《稻草人》赏析
《稻草人》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气氛阴郁悲凉,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写实,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内容。
从叶圣陶童话的基调来看,大多采用民间故事常用的反复变奏。他的童话虽然包含了童话固有的奇幻色彩,但大部分细节还是以写实为主,故事中的奇幻也是在写实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的现实主义在普通的童话故事中很难找到。
从叶圣陶童话的立意来看,他的童话主要是借鉴安徒生和王尔德的,与泰戈尔的散文诗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其中,稻草人就像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尽管如此,叶圣陶的童话有着王尔德童话所缺乏的浓郁乡土气息,比安徒生童话更具思辨性。
从叶圣陶童话的主题来看,稻草人表现了两种人生观念的冲突以及冲突后的绝望。
从叶圣陶的童话思想来看,稻草人的优点是唯美和讽刺,都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从叶圣陶童话的写作来看,文字曲折优美细腻,写实与讽刺并重,艺术成就不在作者小说之下。在这些童话里,除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最令人惊叹的是旁敲侧击的反讽。(来源:网易历史综合)叶圣陶后期的童话受安徒生(不是格林)的影响更大,写出了现实生活的不公平、不合理,但也能把黑暗融入完整的故事,让孩子在审美体验中自然感受到世界的沉重。这是对转化艺术借鉴的提升。《稻草人》在构思上有“坚锡兵”的影子,因为两个形象都是不动的。“稻草人”的形象是中国的、本土的、原创的,这是它的棘手之处。稻草人是一个悲剧,结局相当悲惨,但童话故事不能这么写。
稻草人在晚上是个旁观者,他的眼里什么都看得见。于是,他看到孤独的老太太死于丈夫和儿子,眼睛几乎失明。很容易期待一个好年景,但是虫害又来了。它看到渔夫的孩子病得很重,想喝水,但是不能。渔夫太专注于捕鱼,以至于筋疲力尽,他抓到的鱼也死了。一个女人连夜跑到这里,跳进河里,因为她要被赌徒的丈夫卖掉...最后,稻草人自己掉进了稻田。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把人间的悲剧聚集在一起,全部堆在读者面前。这些悲剧互不关联,只是给人一种同时发生、无处不在的感觉,来说明世界的黑暗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不像是文学作品,更像是一种宣传资料,一种民众不得不反对世界末日的宣言。社会上确实存在黑暗,文学不能只写仙境,但也不能靠人为打桩(这种打桩是那个时代“意向伦理”的文学体现),而是要认真真实地鉴别黑暗的起源和特征,要有真正的发现,这应该是“爱父”创作的应有之义。如果只是夸大它的黑,认为越黑就越好,那就只能归结为一个图解,显然违背了文学理解的本义。(文汇报笔会前总编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