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我们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
不同部队,不同方位的指战员在发起总攻之前,都要目不转睛地看着怀表(战争年代手表很少),盯着表针。
当表针指向总攻时间时,信号兵会发出三颗信号弹,千军万马潮水般同时向目标发起冲锋。
通常来说,部队总攻时间是非常精确的,精确到分。
为什么会如此精确,难道分头行动不行吗?总攻时间必须精确,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方面。
炮火准备、及时冲锋总攻不外乎攻打城、攻打高地和其它战略要地。
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同点,那就是都有非常坚固的堡垒和工事。
在进攻之前,为了避免步兵的伤亡,要集中炮火对敌人的工事和火力点发起猛攻。
炮火射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炮火试射阶段,炮火破坏开始时间,炮火破坏结束时间。
试射是炮击之后,对炮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角度。
接下来就是炮击过程。
有条件的话,还要出动飞机对敌人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
总而言之,要打得敌人没有还手之力,让进攻更加顺利。
而且炮火射击是有讲究的,第一轮炮轰击中在第一线敌人阵地上的目标。
一旦总攻开始的同时,火炮攻击的目标就对准了敌人的二线阵地炮击,主要目的就是让进攻部队迅速压上去。
无论如何,总攻部队一定要在炮火停止或者延伸后及时、迅速出击。
这个时间要把握得恰到好处,不迟不早。
比如9点10分炮火射击开始,9点30分结束。
步兵和坦克兵发起进攻的时间如果提前一分钟,就会被友军的炮火暴揍,付出不必要牺牲。
如果延后两分钟,敌人就会趁此机会恢复被炸毁的工事,组织反击。
各部协调、取得最佳效果总攻的时候,投入兵力非常多,参战部队往往不是一个团、一个师、甚至不是一个军的;进攻方向也不是一个。
比如解放战争天津战役发起总***是从津西、津东和天津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
解放上海的时候,我军投入兵力20万:第三野战军所属第9、第10兵团8个军(后增加第7、第8兵团各1个军)及特种兵纵队参加了战斗。
天津战役的参战兵力多达34万,东北野战军5个军22个师参加了战斗。
这么多部队参战,一定要同时进攻。
这样做可以造成进攻突然性,让敌人毫无防备。
如果东路打响了战斗,西路还没有发起进攻,西线的敌人就有充分时间准备,给进攻造成极大难度。
再比如,如果在北面发起进攻时间是10点,南面发起进攻的时间是10点30分;南面的敌人就会对北面进行增援,加大了北面军队的进攻难度。
因此,在此情况下,总攻时间是一致的,精确到分钟的。
不过在执行中,确实有部队违纪。
天津战役的亲历者关于总攻开始的时间有9点20分、9点30分、9点40和10点四种不同说法。
总攻的总指挥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将军说,总攻时间是统一的,为上午10点整。
但关于总攻发起时间,为什么还会有几种说法?
原来负责津南进攻的1纵2师4团突击营求胜心切,想立头功,在9点50分就发起了进攻。
该营的行动迫使支援的炮兵不得不中止了炮击,转而进行了延伸炮击。
提前发起进攻的不止一个部队,所以大家关于总攻时间才会有几种说法。
1纵2师4团骁勇善战,战斗力超群,突击力非常强,在解放四平战斗中冲锋在前,作战顽强,被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授予 战斗模范营称号。
但是天津战役后,那些不遵守纪律提前发起进攻的部队都受到了警告处分。
由此可见,总攻时间是必须要遵守的。
如果真的有客观情况需要更改,必须向上级请求。淮海战役的时候,陈赓受命为围歼黄维兵团的东集团总指挥,统一指挥4、9、11纵及豫皖苏独立旅,准备发起总攻。
但是敌军已构筑环形防御阵地,形成了较坚固的防御体系。
而解放军进攻的地形开阔,压制不住敌人火力。
如果强行进攻势必造成很大伤亡。
可是这时候总前委总攻时间已经定下,有人说“总前委的命令已经下达,我们还是应该马上执行。”
陈赓说:“我们本着为党负责,为战士负责,为胜利负责的精神,由我再向总前委提一提!”
经过他的争取,总部同意把攻击时间推迟到11月30日黄昏,以便陈赓的部队进行搞迫近作业,减少伤亡。
可是华野7、13纵因为进入阵地晚,搞迫近作业需要时间,总攻时间3次推迟,最后定在12月6日17时。
这说明什么,总攻时间哪怕推迟,也要统一时间,因为它对战争胜负影响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