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杨沫的照片和详细资料。

杨沫

(1914-1995)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女作家。

湖南湘阴县(今汨罗市)人,女,原名杨,原名杨,清末民初1914年8月25日生于北京一个举人家庭。从65438到0926,进入北京市第十四小学。1928年5月,考入北京西山温泉女子中学就读。1931年去河北香河县教书,因为家里穷,生活困难。爱上年轻的张忠恒,开始同居。1932 65438+10月回京,做过家教和书店店员,接触* * *制片人,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发表第一篇散文《热南山居民生活素描》。1936年2月,第二次去香河县小学支教。受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他积极参加* * *生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认识了土生土长的党员马建民。1936 12,经马建民介绍,加入中国* * *生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从此,他与张仲衡离婚,与马建民结婚。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晋察冀边区抗日斗争,历任河北省安国县妇女救亡协会理事、冀中区妇女救亡协会宣传部长、冀中十区妇女委员会书记。1941年65438+2月在华北根据地某报社任编辑,在《时代妇女》、《时代青年》、《晋察冀日报》发表如《在大后方医院》、《罪恶的见证》、《回忆》、《在兵站》、《神秘的大汤唯》等。1942年3月到华北联合大学中文系进修,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曾在冀中大后方政治部、《黎明》、《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任编辑,是晋察冀妇联主办的《时代妇女》主编。

1949年5月任北京市妇联宣传部副部长。1950年,他发表了描写抗日战争的中篇小说《汤唯笔记》。《青春之歌》写于1951年9月,初稿完成于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于1958年6月正式发行,并先后翻译成英、法、德、俄、日、十月。1959年9月,《青春之歌》被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拍成电影,在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电影展映月”上映,成为最佳影片之一,对几代中国青年产生了良好影响。1963 65438+10月调入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分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分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1964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攻击,被诬为“假党员”,并被剥夺了创作权利。1972恢复党籍。1978后,当选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3年开始写《东方的黎明》,四年后发行,然后用了九年时间改写成《麦草之歌》,1986年出版。1990年,第三部小说《华英之歌》出版,合称为“青春三部曲”。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杨沫文集近300万字,分别是:《青春之歌》(第一卷)、《方菲之歌》(第二卷)、《华英之歌》(第三卷)、《短篇小说选》(第四卷)、《散文选》(第五卷)和《自由,我的日记》(第六卷

1995 65438+2月11,于北京逝世,享年81。

photo:/DeepRead/upload files _ 3037/200512/20051205142446290 .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