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创意学|开启创意生活,只需做这一件事
爱你所爱,创意,无处不在。
小野二郎,把简单的寿司做到“精确到秒的艺术”,成就“寿司之神”;
百岁老人褚宏生,把布料缝制为圈粉全球的旗袍,成为“最后的裁缝”;
……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创意就在他的热爱里;
一个活得热气腾腾的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件艺术品。
有创意、灵感喷薄,是多少人向往的桃花源。但其实,跳脱平淡如水,迈入创意生活,只需要做一件事:改变“看”的视角。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过: 创意的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得到新的眼睛。
在《赖声川的创意学》中,作者赖声川说: 一个人能不能累积智慧,主要看他懂不懂看世界,如何看自己的动机、习性、生命经验。眼睛只是感官,到底看到什么,看多还是看少是由一个人的心决定的。
老化的经验、习性、动机,一方面滋养我们,让获得安全感;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制约个人发展的“三毒”。
如果一个的经验不去更新、没有扩张,那么,这些旧有的应对生活方式,就会成为绊脚石。
旅行的意义是让我们从旧有习性跳脱出来,用全新方式去看待新的场景 。到一个新的地方,拥抱差异,因地制宜,吸收接纳新的一切,获得更大视角。
第一次抵达西宁时,在街头看到众多的僧人走路、上下私家车,这个在当地司空见惯的场景,却完全冲击了我“僧人都在寺庙修行”的印象,也让我对他们有了全新认识。
旅行,不仅仅是观赏风景,更重要的是去丰富自己的经验,看到更多种的可能。当我们改变自己看世界、看人生、看事物的方式,进而去改变自己看待经验、习性、动机三毒的方式,就会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来看世界。
下次,当你去旅行时,可以带着觉知地去“看”去发现。比如, 去找到和日常生活环境不一样的10个地方, 如此,你会感觉仿佛生活被掀开新的一页。当然,在日常中也一样可应用,每天发现10个新的视野、事物、观念等,会让你快速累积获得新视角的方式。
不想让生活陷入日复一日重复循环中,就不要用旧有方式做决定。觉察自己,放下旧有习性,放掉对自我的执着,学会真正地看,才能如实地去看见事实真相,才能让生命更新鲜。
电影《教父》里说:花一秒钟看透世界本质的人,和花一年看透世界本质的人,命运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何去“看”, 如何才能让一个人有无限可能性呢? 赖声川说: 要去培养看见事物原貌的能力,尽量地延缓贴标签时间,这是一个改变如何看的方法。心中没有偏见,生命会开放。没有偏见,一切孕育在事物之内的可能性就会显现,任何事情能和其他事连接,自然产生创意。
一个人如果不改变看世界的方式,就只能活在制式的标签范围内,根本没有机会发挥创意所在。去掉标签、偏见、我执、喜好,像一张白纸一样看来到眼前的东西,看到它很多的可能性。
看到事物原貌的能力,在纯净的“看”中看到它的精华,这种能力叫做“如是观”。 如是观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高度专注看的能力。因为要禅定、内心安定、目光如炬,让心安定下来,没有过多情绪,像一池安静的深水,才能让万物如实的反映出来。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看事情时,往往带了过滤镜看事情或人,急着判断,所以无法做到如是观。
书中说: 创意不是重复一些安全的选择。创意是创新,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才能找到新的表现方式和解答问题方法。你一直认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说不定你早已成为习性的奴隶。改变这个机制,安静地向内观察,心静,稳定自己的思绪。检查自己的好恶,仔细看,从微小好恶到人生大课题,大执着,心结的形成,一切都有脉络可寻。
让我们静下来去看习性,觉察自己是否已成为它的奴隶。如果你心甘情愿被习性牵着走却不自知,那么你的思维认知不会提高不会改变,长期如此,生命亦可悲。
突破自己吧,接触头脑不愿学习的领域,喜欢那些曾让自己讨厌的事物……只有从旧有模式中踏出来,不断放下旧有自己,才能迎来新的自己。 请让自己回到更纯粹的境界,原点,学会如何看,重新和世界建立链接。
作者说: 仔细看就对了。若我们有非常仔细观看任何东西的心,它会揭露自己。看到原貌,看到事物之间的链接和因果。静下心来,专注吸收面前所有的一切,放下标签概念,让内心归零,变成一个最佳的接收器。
我们做事要检视动机,寻找“为什么喜欢”的答案。改变动机,会改变所有路径。
吉美钦哲仁波切说:改变道路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改变目的地。
始即终。开始的动机,决定了目的地在哪里。
电影《夺冠》中,郎平问朱婷,“你为什么打排球?”。朱婷说,她出身农民家庭,做运动员是养家的需要。郎平说,“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你永远打不好排球。”朱婷后来说,“我打球是为了成为你。这样行了吧。”郎平说,如果是这个原因,你依然打不好。
“中巴大战”前夜,朱婷接到了郎平的短信:“朱婷,你是我见过最棒的球员,包括老外。我为你骄傲, 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朱婷肩上的压力,郎平都懂。看过短信的朱婷痛哭了一场,也在泪水中卸下了包袱。
一个人的动机非常重要,放下杂念和我愿,一切如是的和事情本质在一起就好。
在和一个公益组织一起前往藏区建设学校时,因为山高路远,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意外的困难。其中一天需要从县城运送一台吊车到村落,由于去村庄的路曲折危险,司机半路调高务工费,要加价3000元。我当时感觉不可思议,“原本我们就是来公益帮扶你们的,为何你还趁机敲诈。”那一刻,我心中升起了杂念、我愿。后来,在同行人员沟通下,适当增加了费用,司机继续前行。如果那一刻,换我去沟通,我想肯定会有争吵,会有抱怨,因为我的动机变了。我原本是抱着“为孩子建学校”的公益动机前去,但半路上,这个动机却成为了“要求他人帮我完成我的心愿”。一愿变,万念生。
同理,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能只想到物质方面的结果,这样只会让这件事做到相应的程度。如果一个企业家,想用公益提高自己的美誉度,那么他永远不会有很高的热度;如果一个创作家,想用作品提高生活收入,那么他永远写不出有深度的作品。
UP读书会创始人子木说:心中和大家在一起,才会有更宏大的目标。带领更多妈妈成为她自己,是她讲课、出书的动机。
学会看动机,是直接改变和增加智慧所在。 坦然面对自己赤裸的习性和欲望是人生极佳的状态,也是创意的极佳状态。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中,经历十万次练习、反复练习,终成大师的非“重塑雕像的权利”莫属了。主唱华东说过,他们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千百次的练习中达成的。没有练习,就没有舞台。
重复每个动作中就是打磨的过程。如果没有做,创意就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
就像写作,书中话: 要成为作家,必须把写作当作习惯,进而强迫习惯成执着。写作必须是一种执着,和说话、吃饭、睡觉一样有机,有身体和心里的生命。从事任何一项创意工作都有一段特殊时间,需要特殊脑力、耐力、毅力、纪律、勇气和运气。
创意构想形成后,最难的就是第一步:去做。作者说, 解决第一步无法下手的问题就是做。做才能学。 不做无法做对;先下手,才能发现错,才能改变方向,找对路径。这件事必须靠做才能学。
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要挑战难的事情。就像爬山,下定心意,就一步一步向上爬。决定做了,就去做,不畏痛苦,一步一个脚印,形成习惯,你就会拥有力量。
创意是一种挣扎,寻找并解放我们的内在。打败心魔,用心体会反思,让灵感变成自己的作品吧。
最终,创意都是一个人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