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成语意思和用法
蚍蜉撼树成语意思和用法如下:
蚍蜉撼树(拼音pí fú hàn sh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韩愈《调张籍》。
蚍蜉撼树(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比喻力量本来很微弱,而又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该成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贬义;也作“蚍蜉撼大树”。
成语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后来,人们便把诗中“蚍蜉撼大树”一句简化为“蚍蜉撼树”这个成语。
成语运用:“蚍蜉撼树”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贬义,作宾语时常跟像如是等配合运用;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运用示例:宋·不详《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有人咏一首诗道:‘北汉刘崇敢伐丧,蚍蜉撼树不知量。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晋阳。’”?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若前明晦伯、元瑞之于升庵,各挟己见,所论又未尽允确,难免蚍蜉撼树之讥。”?
清·魏子安《花月痕》:“蚍蜉撼树,学究高谈,花月留痕,稗官献技。”
成语的由来
成语一***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
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