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如的人物生平

宋氏先祖宋宪,世居京兆(今西安一带),曾任唐代大理寺丞,讲授易经,弟子众多。唐武德年间,宋宪后代宋文英,迁居浙江湖州,其子少英公被赐葬于海虞河阳里,直至六世孙景存公携带一个弟弟两个侄子到海虞安家,宋文英被推为海虞始祖。他的后代就在常熟开枝散叶,耕读传家,俨然成为常熟的名门望族。  山清水秀的虞山孕育了美丽灵秀的女儿,二十三世孙宋清如(1911-1997)就在桃花盛开的河阳里出世。她的曾祖宋荣曾、祖父宋寿孙均为国学生,宋寿孙“敕授儒林郎,晋授奉直大夫分省实用州同知”,算得上殷实的书香之家。父亲宋文麟、母亲周氏养育了三女一子,宋清如是二女儿。  宋清如是极有个性与主见的女孩,相对富裕的家庭为其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幼年时接受私塾启蒙,接着到常熟女子高小读书,之后经过自己的抗争与努力,得以在苏州的慧灵女中、女子中学(1932年又改名苏州女子师范)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在苏州档案馆里还珍藏了她在慧灵女中读书时所写的《前校长蓝纱斐女士五十大庆序》,语言活泼,对校长充满崇敬。家人本来希望她初中毕业后回家结婚,但她表示“不要嫁妆要读书”,母亲疼爱这个掌上明珠,还给她一个自由的天空。  这是个为读书为写诗而生的女孩,对新诗着迷,《现代》《之江年刊》 上经常发表她的新诗,其中《有忆》、《夜半歌声》可以说是上世纪30年代新诗中的精品,表现了新女性外出求学、争取独立自主的心路历程。 朱生豪去世后,她一度绝望到要随他而去:“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此后的人生,她只赶着两件事,抚养刚满周岁的儿子,替亡夫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出版。

1948年,宋清如独自完成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写下译者介绍,交由世界书局出版。

1954年,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重版发行,出版社按规定汇来2万元稿酬,宋清如谦虚恭敬地将钱款退回,出版社重又寄来请她一定收下……为人处世一向清廉的宋清如,执意要划出部分,分别捐献嘉兴图书馆、新闻单位以及秀州中学等,余下款项购买公债支援国家建设。

1955年到1958年,她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她是如此谨慎郑重,直到自己校勘无误,才开始联系出版社,却不知出版社已早就落实了译者。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但她却心中释然,那三年,她恍惚回到了“你译莎来我做饭”的岁月,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他们仿佛又天上人间“***度”了三年。

1977年,依然独身的宋清如回到嘉兴朱氏老宅,这一年,她67岁了。小墙上挂着朱生豪的画像,老家具还在,床还是当年那张。可是文革抄家,她的译稿已荡然无存。好在珍藏的书信还在,经反复劝说,她终于答应一一整理,挑了一部分结集出版,题名《寄在信封里的灵魂》。

1991年,80岁高龄的宋清如应邀出演电视剧《朱生豪》,以她的真实感情和质朴的感染力打动了观众和评委,奇迹般地获得了第12届“飞天奖”的荣誉奖。

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生前,她将伴随自己40多年的朱生豪手稿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宋清如夫妇的合集《秋风与萧萧叶的歌》,收录了朱生豪的诗作58首,宋清如的诗作51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