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是不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
并不是这样,虽然史书习惯大篇幅记载内战,但古代的中国在对外作战绝非外行。
就拿“内战内行”的三国时期为例,今天明离子不讲魏蜀吴之间的攻伐,就用三国对外战争来说明古代中国对外战争并不外行。
平定鲜卑
鲜卑从东汉中期代替匈奴成了中原在北方最大的敌人。曹操统一北方时,鲜卑人轲比能也将鲜卑从长久的分裂中完成了统一,于是他开始趁华夏分裂之际,进犯中原。
然而强大的魏军让称霸草原的鲜卑人吃到了苦头,屡次被曹彰和梁习等击退。
我大魏国从来相信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公元218年,曹彰带领田豫进攻鲜卑,大破轲比能的军队。
曹丕登基称帝后,命田豫为乌丸校尉,这位在三国演义里没有什么出场率的名将,却有着不亚于张辽等人的军事才能,只不过田豫将其发挥到了对鲜卑的战争。
田豫利用鲜卑内部不稳,挑拨离间,又配合军事行动,深入鲜卑内地,只杀得鲜卑人闻风丧胆,他的名字成了轲比能的噩梦。
诸葛亮出岐山时,曾联系轲比能,***同进攻魏国,未能如愿,但从此引起了魏国的注意力。
幽州刺史王雄认为,鲜卑之所以能够如此统一,也就是轲比能的作用,于是派出刺客,成功刺杀轲比能,从此鲜卑混乱,一蹶不振。
攻灭乌桓
乌桓也是北方一支强悍的马上民族,袁绍曾借乌桓之兵灭掉公孙瓒。
官渡之战后,袁绍军大败,其子袁尚带领余部投靠乌桓,从此乌桓实力大增,世称“以雄百蛮”。
在郭嘉的谋划与鼓励下,曹操远征乌桓,率张辽、徐晃、张郃等人,领虎豹骑,以远征劳顿之师,一举攻破乌桓大军,乌桓头领蹋顿更是被张辽斩于马下,乌桓群龙无首,全部投降。
曹操将乌桓精锐收归魏军,乌桓举族被汉人同化,渐渐的世间再无乌桓。
平定羌族
东汉变乱,凉州与关中成了羌人和汉人军阀的势力天下。
这些军阀中,就有马超家族和韩遂势力。
也就是说,取天下,必要过了凉州军阀和羌人这一关。
曹操在击溃马家之后,取得了关中和凉州的统治权,但与此同时,也开始了与羌人的正面交锋。
夏侯渊在平定马超、韩遂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被曹操命为西北军事总管。
于是,夏侯渊趁胜追击,以轻骑忽然杀到羌人总部,大破羌族。
曹操因此称夏侯渊为“虎步关右”。
夏侯渊在定军山战败身死,曹真接替其职位,与公元221年率军一举攻破西北诸胡联军,斩首五万,俘获十余万,牛羊马匹不计其数。
从此,羌人臣服中原,不敢造次。
平定南匈奴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汉室以南匈奴为屏障,对抗北匈奴。
然而,随着汉朝的分裂,南匈奴也开始有了不轨之心,组建起一支军队,成为逐鹿中原的一支势力,企图在乱世中分一杯羹。
然而,袁绍、曹操的军队却不给他机会,屡屡挫败南匈奴的雄起之心。
所以,南匈奴从正面军事行动,变成了流动作战,打家劫舍,蔡文姬就是在此时被匈奴人劫走的。
单于於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即任南匈奴单于,归顺曹魏,在汉献帝迁都洛阳和许昌时,南匈奴的部队都是天子护卫中的一支。
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老曹生性多疑,容不得这个反复无常的南匈奴在自己身边长久。
曹操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这位梁刺史十分不简单,一系列的怀柔汉化政策,让马上民族的南匈奴开始种庄稼,让南匈奴的部将入朝为官。
南匈奴这头北方恶狼,愣是让梁习治理成了小绵羊,这就是本事。
但老曹还是不放心,于是在南匈奴单于入朝拜见的时候,将其软禁在邺城,然后把群龙无首的南匈奴分成了五块,继续汉化怀柔。
所以,整个三国,南匈奴再没有掀起一点风浪,但由于其建制还在,所以到了晋朝,成了五胡乱华时的一支力量。
老曹要是知道,估计就不止软禁单于那么简单了。
重创高句丽
东北的高句丽也向趁着东汉分裂来倒个乱,想趁乱拿下汉四郡和辽东。
公孙氏用军事行动告诉高句丽这个想法很危险,轻而易举的把进犯的部队打回了老家。
三国时期的军阀都是那种你敢进犯我一下,我就得干掉你的思想,公孙氏也不例外。
公元209年,公孙康出兵杀进高句丽都城,将其都城焚毁,又出兵汉四郡南部,将如今韩国人的祖宗韩濊思密达赶到更远的地方,并在此设立带方郡。
司马懿北伐,联合高句丽灭掉了公孙氏这个眼中钉,高句丽人天真的认为,自己就要称霸东北了。
然而,他的对手换成了比公孙康还要强悍的魏军。
魏将毌丘俭迎战高句丽名将东川王,结果不言而喻,高句丽损兵数万,龟缩都城丸都城。
毋丘俭看了看这个被高句丽称为永远攻不破的丸都城,发现可以用声东击西之策,军队用绳索从西北陡峭之处入城,高句丽都城再次沦陷在华夏军队手里。
毋丘俭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今天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创造了汉人军队进取东北方的最远记录。
高句丽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能占领地盘,自己的地盘都让魏国占去了大部分。
平定南中
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没错,演义里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发生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但其真实性却值得推敲,因为实际攻打孟获的另有其人。
但和我们的认知不一样的是,南中的最大敌人并不是孟获,而是雍闿,他鼓动鼓动牂牁太守朱褒、夷人首领高定,以及首领孟获一起向蜀汉发难,蜀汉有三面受敌之危险。
诸葛亮临危不惧,先与东吴改善关系,而后带兵两万余人,率马忠、李恢等,分兵三路,进军南中。
诸葛自己出兵很快平定高定,马忠很快攻下朱褒,唯独李恢受阻,被孟获军队围攻。
假装投降的不是孟获,而是李恢,身为南中人的李恢诈降,而后趁敌人松懈之际,一举挫败孟获主力。
三路大军终于会师滇池,南中平定。
蜀汉开始了对南中汉化怀柔工作,此后的南中不仅成了诸葛北伐时重要的粮草供应地,此处的人民更是将诸葛亮视为神人。
值得提一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立下的规矩,成了这里少数民族亘古不变的铁律。
近代时期,一支英国殖民擅自进入我国西南边境内,企图盗取文物。
地方少数民族用弓箭长矛等原始武器,阻止了荷枪实弹的英国盗墓者侵犯边境。
当被问起这些淳朴的边民为何这样做时,山民回答道:
“这是诸葛亮教导我们的,要为中国镇守边境。”
也许诸葛亮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厉害,但在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的心中,他就是神。
平定山越
对于对外战争,东吴碧眼儿孙权也不闲着。
但是,这次,真的是汉民族先动的手。
山越,本是秦汉时期百越族,但因平原被汉人占据,百越迁居山中,从此成了山越。
山越民族彪悍,是充当军士的好材料,于是江东豪强展开了对山越壮丁的抢夺围捕。
起初只是一个贺齐,看上了山越兵源,漫山遍野的到处抓壮丁。
接下来我们熟悉的人物登场,丁奉、徐盛、吕蒙、陆逊等,都算抓山越壮丁的好手。
对于山越,东吴采取的是“壮者充军,羸者编户”政策。
除了山越,东吴将军吕岱平定了交趾,把当地土人豪强杀了个净光,越南的独立进程被孙权生生退后了近千年。
东吴将领卫温又带领数万船队,抵达台湾,本想开垦宝岛,但当时台湾的气候,让卫温未能如愿,只好掠走三千男女返回大陆。
这就是三国的对外战争,一个所谓“内战内行”的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外战争都是压倒性胜利,所以所谓的古代中国“外战外行”的说法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