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卡罗拉病毒的思考
20NN年,一种极其罕见的嗜血病毒——“卡罗拉”突然袭击偃师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成为猎物。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奉命成为缉毒一线采访组的一员。
在抗疫队伍中,罗深深体会到各种肤色的普通人在面对恐慌和破坏时的心理困境。不经意间,罗感染了鼠疫,生命垂危,却奇迹般获救,成为病毒“刀”下唯一的幸存者。事件发展已经失控,但官方急救药物迟迟不发。所有势力都想从这种病毒杀戮中获利...
人类与病毒的血战还在继续。命运会把他们带向何方?人如何建立内心的心理能量,战胜强大的对手?
以上是这本书的简介。显然,这个“卡罗拉病毒”是以2003年肆虐的SARS病毒为原型的。提交人“曾经穿着特殊的隔离服,呆在焚化炉前”。当初她与非典病毒如此接近,以至于八年后才写出这部作品。毕淑敏的书只看过散文集《与灵魂同行》,小说没看过。
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心理能量小说”,书中附有一张“心情卡”。所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主角已经通过心理意识战胜了病毒,类似于吸引定律之类的。但是看完整个故事,发现和“心理能量”没有关系。也许是我水平太低,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
“一个人的个体不过是一缕轻烟。构成她生命的所有成分都是早已存在于太空中的粉末粒子,只是在此时此地,它们以这样一种特定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她的微小生命。不管她什么时候消散化为尘埃,都不是真正的消失,而是回归。它再一次转身,融进无边的宇宙,自由地漂浮。
星云里的元素组成了地球,然后转移到植物,再转移到动物,再转移到人类。人类死亡,自身元素回归大地。多么完美的循环。元素是自然的灵魂。在永恒的宇宙和转瞬即逝的自然之间,循环既是使者,又是终极。』
这是女主角对生活的理解。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死后变成元素,元素再组合成其他物质,如此循环往复。。。。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唯一收获——我不再害怕死亡,因为我只是一个元素,组成我的元素会在我死后重新组合,所以我不会消失。这就是所谓的“永恒”吗?
毕老师把这部小说归类为“科幻小说”。我觉得应该归为“科普科幻”。这本小说里有很多关于元素的知识。可惜我读书的时候化学经常不及格,元素周期表已经全忘了。锗,元素之一,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东西。说到锗,是很厉害的。“可以大大强化人兔疫系统,让体内的细胞变得强大。当病毒使细胞电位急剧上升时,锗会抓住被感染细胞的电子,使其电位下降,抑制病情恶化。锗在机体受到严重攻击时,促进体内各系统协同工作,调整机体的异常电位,有效抵御细菌和病菌的入侵。正因为如此,当所有医生都找不到治疗卡罗拉病毒的特效药时,这种由多名化学家研发的元素粉末就派上了用场。
看到这个让我精神一振。哈哈,毕老师前面说过“看这本小说有个小用处——如果有一天你遇上了瘟疫,你可能会活下来。”原答案在这里。就在我准备偷偷藏一点锗粉以备后用的时候,毕老师在序言里说,别当真。虽然是理论上的,但是没有经过测试。。。好吧,谁能告诉我为什么看完这本小说还能躲过瘟疫?难怪被称为“科幻”。。。
抛开上面那些被毕老师忽悠的化学知识,这本书作为一个故事,情节流畅,文笔也不错——不是废话。毕老师是作家,怎么比得上只会写无厘头文章的我。
例如:
窗外,樱花已经枯萎。花瓣像粉红色的暴风雪一样飘落到地上。樱花的凋零不是风的掠夺,也不是枝头的绝杀,而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这也难怪别人。
另一个例子是:
你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上亿个病毒的小嘴,像黑蚕一样,在咬你的身体。惊慌失措、毫无防备的身体细胞已经变成了一滩脓液,甚至没有举手投降。
都是我最喜欢的句子。我把它们提取出来,好好品尝一下。
这本书的另一个焦点当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没有让我流泪的情节,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让我郁闷的地方。我说这两位大医生,你们约会的话题不是很相爱,而是元素,元素,元素。。。。医生的世界真的很难理解。。。。甚至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个世界上,遇见你,认识你,爱上你,在我BIGBANG的时候就注定了。是由元素组成的。这句话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命中注定”吗?
不知道毕老师是想凑字数还是肿了。小说里的人物都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讲一个800年前的故事。比如吃一只鸡,首先要研究有鸡还是有蛋,蛋是什么做的,蛋为什么能孵出鸡,鸡是什么做的。。。。我是说,我读书太累了。。。。。
从H2O到石墨,从石墨到碳水化合物,一页页“百度百科”般的化学元素知识显示,能治愈卡罗拉病毒的神秘粉末是92种元素之一。
从糖尿病到现代人为什么爱吃肉的问题,再到白娘子被雄黄酒曝光,从雄黄酒到硫化砷。最后说明因为现代人不再喝雄黄酒,身体缺硫,所以身体指示嘴巴拼命吃肉,以吸收含硫量高的肉...就是洋洋洒洒的几页,这就是两位博士约会的全部内容。。。。
我发誓,就算没有男人,我也不会找什么医生当老公!
最后,这本书以毕先生的一句有用的话结尾:
“我相信,人类和病毒之间会有一场战斗,会多次交锋。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