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读后感2400字
看完金锁,2400字1这个夏天在床上度过了两周。为了打发时间,我找了本书来读,包括张爱玲的《金锁记》。这应该是中篇小说。我一下子看完了。中间没有停下来的恐怖充斥了整个阅读过程。当我读到曹为了保护自己用青春和幸福买下的一生的财产而责骂自己的心上人,然后流着泪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人们时,我还是理解她的。在生存面前,面包和爱情是不对等的。特别是像曹这种出身社会底层,被无情的哥哥卖到深宅的富家做瘫痪少爷的主妇。在深宅大院里,她还是被人嘲笑,被人嘲讽。像她这样的命运,只有地契、房产、白银才是尊严和生存的保障。随着守寡的推进,她逐渐扭曲,走进了深深的心理洞,有意无意地破坏一切美好的事物来祭奠或衬托自己内心的苍凉。她把一双儿女带进一个深洞,一步步把他们推向绝望的生活。撕裂美丽的悲伤和痛苦直抵心头,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恐怖不仅仅在于阅读的过程,更在于曹的女性形象已经让我隐约看到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我不禁想起身边的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都五十多了,都是善良的好女人。这几年,一个从温柔大方到歇斯底里,一个从歇斯底里到偏执病态的沉默。他们有着相同的东西:心理上,被婚姻摧残过;控制欲强。之前,我经常思考这两个女人的生活状态。当时我对他们的变化感到不解,他们的状态让我对自己接下来的岁月无言以对。我经常担心我会在更年期后逐渐变得偏执和病态。现在看完金锁我就放心了。
第一个女人,我认识她的时候大概八九岁,正值壮年。那时候的她,真的像中秋的月亮,颜色像春晓的花。她的太阳穴被刀削,眉毛被墨水画,眼睛像眼睛。我叫她姐姐,我经常在她后面跳。我喜欢和她在一起。不久后,在家庭和宗教势力的安排下,她结婚了。据说她婚后并不幸福。她是公职人员,嫁的人是工匠。错层婚姻让她在同事面前看不起,匠人不让她享受更丰富的生活,也让她觉得苦。但她在朋友面前依然温文尔雅,周围的人都喜欢她,尊重她。我不知道30多年的婚姻生活让她经历了什么,因为后来上学的时候我很少遇到她,但偶尔她大方得体,带着淡淡的微笑,说话体贴,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直到女儿大学毕业,一切都变了。我猜她是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错过的人生。她给女儿规划的人生路线是:坐办公室,看文件,喝茶,看报纸,生活没有压力。在结婚年龄嫁给一个有家庭背景的同班男生。但很可惜,女儿的工作和择偶跟她的眼光不太相符,她控制不了,这让她很焦虑。她想参与控制女儿的生活,为女儿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问题,但女儿有自己的想法,不听她的,于是变得歇斯底里,开始在家里捣乱。她见人就哭,像祥林嫂一样跟人说。遇见以前的同事会远远地避开;天天睡不着,天天喝中草药,身上都是中草药的味道。
是什么让她歇斯底里?女儿单位没有晚饭,女儿经常去外面的小吃店吃饭;但是单位的午饭不够丰富,有时候还会凉;就是单位周围空气质量差;女儿办公室楼上有电压变化,不利于健康;是女儿要接触市场,需要业绩和创收,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是她女儿脸上的痘痘和斑点。她说她工作累了。工作条件、地点和工作性质都超出了她的控制范围。她开始抑郁,开始责怪当初介绍工作的人,责怪自己毁了女儿的一生。她说,只要女儿的工作不变,她就不能自食其力。
而女儿的择偶也让她抓狂。对象必须是公职人员,私企坚决不能上班做生意。她给女儿找家境富裕的名牌大学的好毕业生,只要女儿愿意半路约会男生。为了稳定男孩的耐心,她一遍又一遍地和他说话,给他打气。为此,母女发生了冲突,一家人坐立不安。
于是100斤的苗条身材,变成了70多斤的骨瘦如柴。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家破人亡,家破人亡。我见到她就想逃跑,因为她的绝望让人想立刻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和她说几句话,会让你怀疑人生,认为活着是一个很悲哀的选择。
第二个女人有传说中的王宓相:大鼻子,厚鼻翼;圆脸有肉下巴饱满。传说成真了,老公真的事业发达了。也许是因为丈夫的长相,丈夫并没有和她离婚,虽然两人素不相识,分居多年。在经历了20多年子女夭折的苦涩婚姻后,女性终于不再对夫妻关系抱有期待,将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女儿身上。一个15岁的女孩,她作为一个5岁的娃娃来,早上起床,穿上她所有的衣服。今年才开始和女儿分床睡。有一天,我发现她在梦里哭。此后,她一直躺在女儿门外的沙发上。一旦女儿在睡梦中哭闹,她就好起来,安慰她,让她安心睡觉。24小时没有自我,只是等待作为母亲的女儿,这真的是一般母亲很难做到的。
但毕竟她好强。感情没了,事业没了,她唯一拥有的就是女儿的教养,而且一定要有效果。所以女儿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周末和假期,到了初中更是愈演愈烈。她晚上一点要学,早上六点要起床。每个月课外补习费达到一两万元。这导致女儿年纪轻轻问题不断,梁稍微风一吹就感冒。有时候向学校请假去医院看病,成了女儿很开心的一件事。平日里,她脑子里只有两件事:给女儿做什么有营养的菜,上什么辅导班。这两件事大家一定要说说。丈夫心疼孩子,认为这是在摧残孩子,找了很多人劝。但她只有一个执念:这是最正确的养育孩子的方式,我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看着身边认识的人,觉得对不起他们,同情他们。她们都是《金锁记》里的“曹”女人。在婚姻的影响下,他们在无爱或不如意的婚姻中瑟瑟发抖,痛苦蜕变,到了五十多岁性情突变,或歇斯底里,或病态偏执。
这不是“娶了一朵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在墙上变成了一抹蚊子血,白的在我的床脚还是那么亮一线;娶了一朵白玫瑰,白的是衣服上的米棒,红的是心上的朱砂痣。婚姻中没有绝对的蚊子血和饭棍,如果有,可以一笑置之,但如果婚姻中这种破坏性的一面被释放出来,对女性来说就太可怕了。好的婚姻促进人,坏的婚姻疏远女人,带着遗憾和痛苦的烙印活着,也会成为对自己和周围人的一种伤害和无端的折磨。
那是一段疯狂的时光。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民国初年典型洋楼里传来的微弱的婴儿啼哭声。当然,很少有人想到,一个有着“张爱玲”俗名的女婴,日后会娴熟地写花,然后在中国文坛上以“凄美苍凉”的姿态转身,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评论。
初读张爱玲,很难不被她的才华所震撼,随之而来的一切惊喜都来不及,只有叹息。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荒凉的景色。似乎通过她随便拿起的东西,就能焕发出惊人的美丽。但是,这个天才一旦遇到她的铁冰理智,就被那种冷漠和悲哀浸润,开始流露出淡淡的伤感。她越是想抛开所有饮酒生活的喜怒哀乐,就越是会猛烈地撞击这面冰冷的墙。我想正是这种碰撞产生了《金锁记》这样的杰作。
张爱玲的小说除了《金锁记》中的曹之外,都是不完整的人物。乔奇是一家香油店的女儿,年轻的乔奇是店里的“活招牌”。”高卷起蓝色夏布衫的大卷袖子,露出一双白皙的手腕,逛街去了。我喜欢开肉铺的,喜欢他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和,还有裁缝沈的儿子。毫无疑问,那时的乔奇是美丽的。像所有的女孩一样,她也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但是,在旧社会,女人要想改变命运,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结婚。再加上父兄自私贪婪,我就把她嫁给了姜家的二少爷,有钱有势。名为“婚”,实则是“卖”。那是一个患有软骨症的瘸子。蒋家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
蒋夫人想给儿子买个妾,但有身份的人都不肯娶她,于是她就屈尊接受了。为了让乔奇全心全意为二少爷服务,她干脆让乔奇做了第一个祖母。名为“少奶奶”,其实是个“大四女生”。乔奇一生的悲剧序幕从此拉开。
自从嫁到江府,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日夜守护着一个彼此相处的残疾人。这个大家庭给了她很大的压力。表面上是书香门第,内心却充满矛盾。人与人之间没有同情,没有温暖,没有和谐,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而互相利用。卑微的出身使她在蒋家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挤。她曾经有正常的人性,她也渴望被认可,被理解,被尊重。乔奇知道这屋里的人都瞧不起她,所以对新人特别亲热,靠在兰仙的椅背上问长问短,握着兰仙的手看着她的右手,夸了她一次指甲。兰仙看透了的性格和她在蒋家的地位,虽然笑了笑,却没有回答。七巧感到百无聊赖,转身走向阳台,拿起的辫子摇了摇。云泽啪地一声甩开她的手,恨恨地说:“你今天真是疯了!平日还不够烦吗?”曹身份的变化并没有被她周围的人所认识。在他们眼里,她仍然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仍然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人尊重她,甚至小霜,那个为她服务的女孩,也瞧不起她。她忍受着人们的鄙夷,提防着处处算计,用挑衅而放肆的嘲讽捍卫着自己“二奶”的地位。慢慢地,她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尖酸刻薄。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她感到孤独和绝望。她希望丈夫能给她精神上的安慰。但是她身边的男人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不能给她丝毫的安慰。用她自己的话说,“我都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我越想越不明白!”丈夫的无能让她感到一种彻底的绝望和难以言喻的痛苦。生活的错位让她承受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江公馆成了青春的葬身之地,她的命运就像“玻璃盒里的蝴蝶标本,明亮而忧郁”。
曹,无论多么泼辣和粗鲁,仍然是一个具有正常人性的女人。虽然曹嫁给了一个残疾的丈夫,但他年轻身体里对感情的渴望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残缺不全。他越抑郁,就越会爆发。她等待着爆发的机会,让她的情欲来证明她的健康和她吸引人的女性魅力。
她结婚五年,有一双柔弱的儿女,却从未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她的情欲被压抑,以前的美好梦想,自己编织的爱情梦,找到一个爱自己、爱自己的男人的希望……这些都随着她嫁入蒋家,失去了美丽的光环,成为遥远的回忆。所有这些无疑给乔奇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于是她常常陷入对过去的回忆,同时又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一天,江其泽的出现给她带来了一丝希望。她喜欢这个结实的年轻人,有着鲜红的脸颊,水汪汪的眼睛和圆圆的肚子。同时,她也渴望三少爷的爱,有什么事就主动接近纪泽。她先是“不由自主地”走近纪泽,然后“眯着眼睛”看着他,说话不冷不热,渐渐地“试着”在纪泽身边坐下...把她的手放在他的腿上……”她几乎是主动把自己交给纪泽,等待他的占有。纪泽与乔奇的叔叔和嫂子之间的调情真实地反映了乔奇内心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可悲的是,平日里沾花惹草的三少爷虽然荒唐,却严格遵守弟媳的伦理道德。”看着她,我心里一动。但那不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去招惹他家里的人。他一时的兴趣过去了,躲不开。他踢不动它。整天在他面前就是个包袱。.....他还年轻,为什么要冒这个险?”浪漫的纪泽拒绝招惹她,无视她的诱惑。和她调情只是纪泽无数游戏中的一个,一旦触及游戏的“规则”,他就害怕了。他害怕她的真情实感和亲情,他不想“冒这个险”。乔奇只能为自己感到难过。“我怎么了?我怎么了……”。在这种长期的死气沉沉的生活中,在长期的苦难中,乔奇的人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她逐渐失去了一个正常女人的心理,最终使她一步步走向变态。
人活着,一定是有各种欲望支撑的。当所有的欲望都破产了,只剩下黄金的枷锁,七裂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这场彻底的悲剧最终让乔奇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疯子。当岁月无情地从她可以直接推到腋下的手镯中溜走时,她的生活在形式上就是一个空壳。性格扭曲,行为乖戾,不仅破坏了儿子的婚姻,还导致儿媳被折磨致死,拆散了女儿的爱情。“三十年来,她戴着金枷。她用那沉重的连枷角打死了好几个人,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乔奇这个人物承担了张爱玲心中幻灭所制造的一切痛苦和疯狂,说明她的激情在不断地憧憬和梦想,而理智在不断地扼杀它。这是多么悲惨的人生啊,于是金锁用如此残酷复杂的痕迹点缀历史,成为一个苍凉的传说。
《金锁记》评介:2400字;3张爱玲的书,我没怎么看过。但对她写作的迷恋就像是与生俱来的。即使你没有读完,你也能在字里行间听到自己的心跳轻轻停止,而就因为这样一个察觉不到的停顿,在第一句话,或者第一千句话,你就知道,这段文字是刻在你心里的。
有人说过,看张爱玲的小说不能一次看完,太浮躁,太不温不火,或者没有过去...
就像这本《金锁记》,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云里雾里,甚至有点厌倦里面琐碎的描写。于是,我又聚精会神地读了一遍,跟着张爱玲,又回到了老上海,听那个女人在三十年后流淌下来的月光下戴着金链子的无尽故事。
“年轻人认为30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做的红黄湿晕,像云云轩文具上的一滴泪,苍老而迷茫。老人回忆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比眼前的月亮欢乐、更大、更圆、更白。但是,三十年的努力,回头看,月色再好,也难免有点凄凉。”
故事已经知道了,但还是很受伤,尤其不是第一次看。好处是可以不焦虑。就像走在柳梢月上来过几次的河边。不要太熟悉,否则会对很多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失去欣赏的心情。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无知,否则,在匆忙中,我们总会因为对前方事物的好奇而错过许多途中的自然美味,也许还会有偶然发现对岸一朵花而引起的不小惊喜,以及涟漪上漂浮的月光而引起的小小感动。这个缺点也不是完全没有,因为文章带来的思维迟钝和情绪起伏,就像荡开的水波一样。因为慢,他们荡得更远,移得更深。
所以,突如其来的疼痛,不再是一针见血的刺激,而是像一把钝匕首,一点一点地切割,我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来欣赏自己的痛苦和抽泣,就像当年的折磨。
曹,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人。一个被沉重的、封建的、传统的枷锁束缚压抑,遭受着各种内心折磨而变得近乎变态的女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她原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一个心花怒放,即将出嫁的情种女子。大哥为父,大嫂为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彩礼为先。这是时代的悲哀——对待即将没落的所谓书香门第——江府,要像对待入宫公主一样高贵尊贵。虽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也是小家庭,嫁给一个有消费的蒋家二少爷绰绰有余。
偏偏在蒋家眼里,她只是一个妃子,因为名不副实,因为出身卑微,被人看不起。她老公是个没用的人,他们的婚姻一点都不幸福。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在那里她找不到一丝幸福的爱情生活。对于一个年轻女性来说,这样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也许从踏进江家大门的那一天起,她就像一朵花,插在浸过毒的土里。但她并没有枯萎,而是长成一朵神秘诡异的恶之花。她的盛开让人胆战心惊,她的凋零让人揪心。她的根是邪恶的,她的枝是邪恶的,她的花瓣是邪恶的,她的苦香更是邪恶的。但这种邪恶似乎是不可阻挡的,是必然的结果,是一个时代自虐的见证。那个时代割断了自己的动脉,鲜血滴在这朵邪恶的奇葩上。她贪婪而冷漠,从小到大都有着强烈的畸形,完全无视周围所有人颤抖的眼神和混乱的思绪。
她生命中唯一温柔的记忆,就是嵇泽半开玩笑的小动作。她踉踉跄跄地走向阁楼,只为见他最后一面:“乔奇抱着头站在那里,突然转身上楼,提着她的裙子。她行色匆匆,跌跌撞撞,不停地撞在绿色的粉墙上,佛的绿色外衣上染了一大块浅灰色……”。她想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不管怎样,她以前爱过他。这段恋情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有多少次,为了克制自己,她全身骨头和牙根都爆了。”就这样,她的爱情萌发了一点点,却又和纪泽有点分不清,于是她永远是陈枫。唯一分不清真假的温柔,让她坚韧外表下脆弱的心灵更加抗拒外界的一切。她变得谨慎机智,无理取闹,令人厌恶,疯狂的行为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痛苦,但只是到了后来,这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疯狂,就像一个知道自己要死了的人,拼命地把一切可以毁灭的东西拉下来,和她一起陪葬。
她怎么会愿意抱怨命运的不公呢?她没有爱,所以她也想剥夺别人爱的权利;她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决心毁掉唯一能控制的东西,比如她媳妇的,她女儿的,可能会有微薄的,不可预知的幸福。她用被别人毁掉的双手,无情地毁掉了自己孩子的一生。她疯狂地聚敛财产,她说服老太太和二小姐结婚。她怀疑自己是她哥嫂密谋金钱的马前卒。她拒绝儿子过正常的婚姻生活,无耻恶毒到把儿媳妇毁死。她折磨长白第二任妻子吞生片自杀,为女儿缠足,诱骗女儿吸烟,硬生生地拆散了她的婚姻。绑在她身上的金链成了凶器。她用这个武器砍向她的亲人和敌人,在他们痛苦的呻吟中寻找她失去的幸福。
但她不可能幸福。“她知道儿子女儿恨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家里的人也恨她。”“她好像睡在香烟店对面...她摸索着手腕上的玉镯,慢慢地顺着她骨瘦如柴的胳膊往上推到腋下……”。
乔奇的悲哀在于她并没有对自己的命运完全不知所措和麻木。如果你能完全不知所措,麻木,默默承受就好了,没关系。但最大的不幸是感觉像乔奇,想抱怨,但没有表达,或找到一个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它。
暂时就这样吧。
就像张爱玲说的“三十年前月亮沉了,三十年前人死了,但是三十年前的故事没有讲完——讲不完……”,
三十年前,月光下,上演了现在的故事...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好评。傅雷先生称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称之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轻的时候读过,但了解不多。最近重读了一遍,惊叹不已。我记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我认为,与张爱玲的其他小说篇章相比,《金锁记》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张爱玲的巅峰之作,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出张爱玲的才华,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擅长刻画女孩,尤其喜欢描写各种“坏女孩”,《金锁记》也不例外。女主角曹是一个麻油铺的下层妇女,但她的大哥为了保住权力,把她嫁到了一个没落的家族——蒋家。她的丈夫是个从小卧病在床的瘸子,而乔奇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坚强、直爽的一面,却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生活。她在蒋家处处受到排挤和冷眼,所以不断反抗。在别人眼里,她是臭名昭著的。丈夫和祖父相继去世后,蒋家分了家产,终于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枷锁——张爱玲把它比作一把金锁——带着孩子搬出去了。在乔奇的后半生,虽然没有消沉的生活和经济基础,但她的后半生并不如意。旧时光,幻想中的恋人姬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地揭露了他骗钱的伎俩,毁了她生命中唯一的感情。孩子长大要嫁人,乔奇却坚持要和媳妇过不去,最后惹她生气;女儿30岁了还没结婚,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被乔奇给毁了...最后,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最终在抑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传统小说影响很大,尤其是《金锁记》。从技术上来说,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比如人物描写。写七巧,小说开头不是直接写的,而是通过两个仆人的床边闲话,把这一家的关系和大致情况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经过冷子兴和贾雨村之口的兴衰故事是一样的。
在两人的口中,乔奇的来历被揭开了;然后,我用二嫂三嫂背后的冷嘲热讽来说明乔奇在家庭中的劣势地位。因为她是一介平民,口无遮拦,所以大家都看不起她。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乔奇终于出现了。从一开始,她就写她是二小姐云泽的媒人,二小姐气得哭了。三言两语就把乔奇的独立人格通过语言和行动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把符江复杂的人物联想解释得相当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一篇人物侧面描写,对乔奇的身世、人物交往、人物形象都做了非常完整清晰的叙述。张爱玲的妙笔令我惊叹。
事实上,这种边叙述边叙述的方法在小说中被广泛使用。最精彩的一笔在后面。小说写的时候,准女婿童世芳就想拆散他们。在孩子眼里,我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太太站在背后”。在孩子心中的印象是“直觉觉得她是个疯子”。然而,小说写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正面的乔奇形象,最后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指出来的。
况且小说跨度30年,《金锁记》所用的方法在描述人和事的变化上更是精彩。比如小说结尾,乔奇把镯子推在胳膊上,年轻醇厚的时候根本不推,老了油尽灯枯,镯子总能推到腋下。这个金手镯就像一个枷锁,压抑凄凉了30年。就在这一推之间,画龙点睛!
张爱玲在小说中不断提到“月亮”。月亮是荒凉和孤独的象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月亮,会有不同的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化的证明。比如开头的月亮是:“平的上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一个红金脸盆,往下沉……”,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衰落。“模糊的月亮看起来像一幅石版画”,这是乔奇的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乌云里有一轮月亮,一黑一白,像一张戏剧般狰狞的脸”,乔奇眼中的月亮;“今晚的月亮比其他任何一天都好。万里无云有一轮高悬的圆月,像黑夜里的一轮白太阳”,这是我媳妇眼中的太阳。满月和缺月都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乔奇悲剧的命运是通过一系列矛盾展开的,小说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冲突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一开始,一个出身卑微的女人接触到一个封建宗族,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命运的开始。然后,通过乔奇与嫂嫂、乔奇与散叶纪泽、乔奇与他们的孩子之间的矛盾,故事在一幕幕矛盾中展开。
乔奇表面上很凶,对人性极度不信任,但骨子里还是向往享乐。孤独的时候,她常常会想起当年和自己调情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三爷纪泽。然而,想象毕竟是想象,散叶害怕被污染,因为她有一塌糊涂的名声。失去快感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独立出去。
乔奇晚年不断与子女斗争,实际上是她不幸生活的反映。她故意让儿媳伤心,因为她在他们身上找到了自我青春的影子,她嫉妒他们的性生活,所以用一种近似变态的方式报复,正是因为她没有愉快的性生活;她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是因为她对男生的敌视态度,也是因为她被我爱的那个男生骗了,简直是心理变态...整部小说,从外到内,从右到侧,精彩之极,以至于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七巧不再是一个纸质的人物,而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在当时,在这一刻,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读完整篇文章,也许大多数读者和我一样,不会对乔奇的各种月经不调感到反感,反而会感到一种苍凉的悲哀和同情。乔奇其实是个可爱的女人。她年轻的时候也会调戏摆地摊的,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她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人。看看她。虽然她大哥带她去了火坑,但她又见到了她大哥。哭过之后,她塞了很多贵重的礼物让大哥带回去。这个时候,她还有温暖。她的爱人纪泽被她骂了之后,她不会躲在窗户后面看着她的爱人匆匆离去吗?那时候她心里还是有感觉的。即使到了晚年,她依然怀念年轻时某个时刻的温柔。这样,这个角色是活的,我们对她没有世俗的眼光。她可爱又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