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建省之前的历史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是台湾有史以来首次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在17世纪初期清朝政府起初对于台湾的统治采消极政策,治台政策尽量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建设,并视情况鼓励人民开垦,先是将十几万在荷郑时期就已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强制遣返中国原籍,再对中国人民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但中国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险偷渡来台,在台湾西半部各地落脚定居,后来慢慢开始有向台湾东部开垦的行列,但为数不多。由于初期清廷从中国派来的官吏素质粗劣、官民间语言的隔阂、以及清廷对台湾住民的高压政策等,造成武装起义或骚扰事件不断发生,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被称为清朝统治下台湾的三大“叛乱案”。
到了18世纪乾隆后期开始出现大量开垦移民,而此台湾移民又以漳州人与泉州人居多。由于先来后到的土地分配冲突而相继发生泉漳械斗武装冲突争执。清治官衙控制力薄弱,无法禁绝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视两方争斗与分化,造成两败俱伤以削减可能的叛乱力量。这种族群间的对立,造成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难。经19世纪末期两族群许多地方仕绅努力,才逐渐有所改善。不过到如今,族群分立观念仍多少还是受其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随列强逐步由海路进逼中国,台湾在1860年起,开放部分港口开放对外通商。鸦片战争期间,自1841年9月起英国舰队数度出现台湾外海,试图占领北部基隆港与西海岸中部梧栖港,但都归于失败,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清治时期第一次野心的行动。
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头1874年,日本藉台湾南部原住民杀害琉球渔民事件,出兵恒春半岛,即“牡丹社事件”。这对清廷以往消极的台湾经营成为一种警讯。清廷在日军出兵台湾后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沈葆桢来台,显着地强化台湾的防卫力量,并革新台湾行政、以积极政策使台湾发展。由其继任者、福建巡抚丁日昌继承下来。随后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军队出兵澎湖群岛及台湾北部。这都让清朝更加重视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
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并由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
1884年中国与法国因越南的战争爆发,使得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在台湾时多次击败法军登台的计划,在沪尾大捷中最终使法军放弃登台。1885年清廷将台湾从福建分离出来建立台湾省,刘铭传任巡抚。到1891年为止刘铭传在台湾设立防御措施,整理军备,同时也在台湾开发和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他督台期间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从基隆港到新竹,台湾与福建之间的第一条电缆被铺设,此外他还建立了电报局、煤务局、铁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机构,使台湾在短短五年间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的省份。但是刘铭传的新政并没有考虑到官吏的廉洁以及台湾本身财政负担的问题,导致台湾省财政负担大幅增加,官员贪污频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889年彰化就曾经因为清田赋问题而爆发“公道大王”施九缎事件。
而后至1894年12月由唐景嵩就任台湾巡抚。时已正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由于1894年到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之主权让给了当时积极向外扩展势力的日本。台湾人建立台湾民主国对抗日本,以青天白虎旗当作国旗,以唐景嵩就任临时大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但在器械不够精良和列强认为台湾民主国并没有完全脱离跟清朝的关系下(国旗与清朝国旗对应,并追随清朝,年号“永清”),并没有帮助台湾民主国,日军于贡寮登陆后,台湾民主国兵败如山倒,日本接收台湾。
嘉庆帝没有来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