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是什么意思?

革命(革命)

拼音gé mi ng

古代天子以天命称帝,所以每朝更替,君主改姓,称为革命。在现代,指的是自然、社会或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深刻质变。

汤武革命的起源是靠天靠人,在革命的时候是伟大的!——《一个人》

发展

在中国古代,“革命”的含义很窄,仅指朝变;词源是《一哥卦传》:“唐五代之革命,依自然而民。”改变意味着命运。这个意思两三千年都没变过。

“revolution”现在的用法来自日语。美国学者陈建华1998年在《读书》上撰文指出,清末王韬的《法国概论》(1890)第一次使用了现代语义的“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王韬的这种用法和他工作过的很多地方是一样的。

在日本,“革命”一词最初来源于汉语,但在后世有所转化,可以指变化。比如明治维新叫“革命”,然后就符合“国际惯例”了。据冯子有《革命轶事史》记载,1895年,孙中山来到神户,看到当地的报纸,上面写着”。以后姑且称之为革命党吧。陈少白的记忆(《兴中会革命史》)与此类似,他说在此之前,他们只认为当皇帝是革命,他们只造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接受了西方“* * *和革命”的内容,又补充了一个“种族革命”,所以不仅很难和保皇派站在一起,也很难和维新派站在一起。

由于“革命”的现代用法与法国大革命刚进入中国时的关系,以及该词在当地的本义,它从一开始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暴力,一种是正义,尤其是后一点,使得清政府只说“乱党”、“贼党”、“造反派”,而绝不想用“革命党”这个词来指孙中山那一代。在孔子和中国的历史上,在唐舞之后,革命的事实已经多次出现。“当时这是为他们的‘革命行动’争取正当性的努力,但后来很多人指出,中国历史上只有叛乱和混乱,此时的革命是新老交替。所以章太炎说:“我是说革命,不是说革命。"

《革命》迅速走红。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撰文倡导“诗界革命”,“革命”获得了更广泛的含义。1902年,主张保皇立选的康有为写了一本书《答南北美华侨中国只能立选不能》。第二年,

1949之后,“革命”的含义变得越来越宽泛,越来越具有压迫性,包括了上一次革命行动的全部成果以及与正统相关的各种现象,成为价值体系中评判一切的核心词。在理论上,马、恩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思想,并为所继承,形成了继续革命的新思想。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到革命这个词就开心。”当时的“革命”二字真的可以用“一切”来形容。而“反革命”是犯罪,会被枪毙。还有一种用法叫“不革命”,是落后分子的标签。

自1980年代以来,“革命”的极端色彩有所淡化,但其用法更为广泛。在很多场合,它是“改变”甚至“变革”的代名词。但它的“正义”从过去的时代一直是主流用法。同一事件的反对者,还是要为“革命”的身份和话语的上风而战。

1990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中,“革命”一词开始被“西化”,这个词被有意地用在世界性的语义中。1995起,香港出版《告别革命》,作者李泽厚、刘在富。有人指出,“革命”是激进的、情绪化的,“21世纪不需要革命”。

目前“革命”一词的模糊性主要在于“革命”是否与暴力相关联。即使在西方的现代用法中,“革命”也常常被用来指代各个领域的“新”变革,比如医学革命、生态革命等,未必有暴力的含义。当然,虽然“革命”被广泛使用,但它仍然保留了那种让人想起法国大革命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