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又焦虑,不知道怎么破局。看完这五本书就够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忍受别人的自我否定、嘲笑甚至打击,但这些问题是我们想要成长必须要克服的。具体怎么做?可以参考以下五本书,是我迷茫或受打击时必读的。
这本书的作者李笑来认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是过去的观念不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接受新的知识,重新定义和升级旧的操作系统,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洗脑,洗掉旧的或者错误的观念。
比如,我们努力了一段时间后,看不到收获,就会感到迷茫,甚至抱怨。为什么别人可以努力收获,我却只有郁闷?
李笑来认为:这是没有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进步的过程,前期几乎没有收获。只有跨过成本线,才能取得成果。没有收获,也说明积累不够,很多技能很复杂,看似一体,但需要几种技能的配合,比如写作。我们不只是写完,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沟通能力的配合。
除了解决成长中的困惑,这本书还给出成长的方向和一些关于投资的基本常识。比如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需要培养多维度的竞争力,与有实力的人保持接触,时刻让自己保持希望等等。
书中的很多概念也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作者深入浅出的解释,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解释这些问题,有时还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释,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没有人不向往成长,但大多数人在努力一段时间后都会放弃。他们认为自己不够有才华。
《天才的幻觉》一书的作者赛尔·马修斯在调查了莫扎特、贝克汉姆、泰格·伍兹等著名人物的成长过程后发现,所谓的天才只是比大多数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莫扎特的父亲是音乐家。在训练莫扎特之前,他已经通过莫扎特兄弟姐妹的训练,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莫扎特三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全职辅导莫扎特练琴。莫扎特还没过六岁生日,练习时间已经达到3500小时。
孩子的可塑性强,加上哥哥屡试不爽的方法,莫扎特很难想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天赋。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学渣。他三岁不会说话,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被罚。他复读一年才考上大学,成绩经常倒数。毕业后,他找不到工作。他在家呆了两年,才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了工作。但这些都不影响他的成功,天赋从来都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就,却不想努力或者心血来潮的放弃,然后用“我不是那块料”“我没天赋”来欺骗自己。这些都只是不想努力的借口。就像知乎里那句名言,大部分人都不够努力去争取人才。
天才的幻觉告诉我们,执着于天赋是一个认知陷阱,成功永远是一个刻意练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内化技能的过程。
这本书的副标题《如何成为一个强大的人》突然吸引了我。一直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努力了很久却还是平凡。为什么我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我和那些厉害的人有什么差距?我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家蔡彤博士。书中很多内容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为什么它不强大,比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大多数人相信几乎什么都行,而有实力的人只要做了就会做到极致,这自然导致我们和别人没什么区别。
这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考、努力、创造七个方面分析了大多数人的存在状况,并提出了如何进步。每一部分都介绍得非常详细。像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一样,这本书也是一本励志书,但它展示了更多细节。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何阅读这本书。铜矿认为,阅读应该像解码一样,不仅要从读者的角度知道内容是什么,还要从作者的角度分析如何展现给读者。我的阅读风格就像一个旁观者。没有深入细致的阅读,自然觉得很多书看完都没用。
这本书可能不会让我们成为厉害的人,但至少让我们知道为什么不厉害。
勇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勇气,我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疑问时敢于提问,让自己成长。但大多数人往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遇到问题不敢直言。害怕问问题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蠢,害怕让别人觉得自己浅薄无知,害怕因为问了不恰当的问题而被批评,这些都阻碍了我们的成长。
《不被喜欢的勇气》是岸田文雄和石坚·阿桔写的。其中一个是哲学家、心理学家,另一个是作家。在书中,阿桔·石坚假装是一个困惑的年轻人。他通过向哲学家寻求建议来解决自己的难题。书中以对话的形式表明,我们缺乏勇敢面对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为对方的认可而努力,我们也活出了对方所期待的样子。然而,增长是我们自己的事。要学会对自己负责,我们需要停止追求别人的认同,学会分开话题,知道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别人怎么想是他的事。
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不怕问题,只有找到答案,才能成长。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会害怕提问,因为成长是我们自己的事。即使我们被嘲笑,成长也是值得的。
除了不敢提问,我们还需要重拾信心。长期缺乏勇气会让你不敢尝试任何事情,这也导致错过了很多机会。
如何找回自信?那就是建立自己的* * *身份(可以理解为一个小群体,比如一个社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提供帮助和奉献,在对方发自内心的认同中找到价值,获得自信。
此外,书中还讲述了过去的束缚、人际关系和未来。这些也是我们感受不到快乐的重要原因。怎么做?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选择权在我们手里。当我们摆脱了这些,就会发现我们一直都很自由。原来真正拖我们后腿的是我们自己。
这是五本书里唯一的一本小说,豆瓣评分8.7。作者豆豆以和芮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男主如何带领一群年轻人进入商界,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打造成世界知名企业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重要的是揭示了人应该如何面对机遇。
丁元英是个商业天才。为了给女朋友芮肖丹送礼,他决定和王淼村的一帮年轻人一起成立公司,不仅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还带动了几个年轻人成长起来。
王淼村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很多人努力奋斗,最后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在城里开店或者寻找其他发展机会,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丁元英的到来让他们觉得找到了救世主,只要跟着丁元英,他们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最后我发现,没有人是别人的救世主,能拯救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刘兵是公司的司机,也是办公室主任(虽然他自称)。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刘兵只想享受这个机会带来的荣耀,觉得开公司的车——那辆宝马是他的梦想生活,不用努力,也不想努力。但他不知道的是,公司的车永远是公司的,只有自己努力得来的,才能永远拥有。
然而,经理叶晓明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也知道他会抓住这个机会提高自己,为公司奉献自己。虽然不断尝试改变,但最终还是因为太害怕失去,从而错过了和公司一起成长的好机会。
女主的同学,男主的前员工小,能够在危机中发现机会,勇敢出招,尽力而为。当然,最后她也如愿以偿了。
每个人都期待着机会,但当机会真正到来时,就像《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刘冰和叶晓明一样,我们很少抓住它。我们常常想,既然机会来了,就一定会给我们想要的,不想再多费力气了。如果机会来了之后我们没有继续努力,那么我们只是利用这个机会出去看看,回到原点。借用书上的原文,我看了一眼井边,缩了回去。
好在这个时代机会很多,但如何看待,需要大家认真考虑。
这五本书解决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对于渴望成长的人来说不容错过。如果你感到迷茫或者受到重创,我建议看这几本书。他们会让我们重拾勇气和动力,继续走上追求成长的道路。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任何时候,真正能把你从深渊拉上来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