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列夫·托尔斯泰同姓的俄罗斯著名作家是谁?

托尔斯泰(1883—1945)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出生于萨马拉的一个贵族家庭。1901年进入彼得堡理工学院,辍学后投身文学创作。

早年沉迷于象征主义诗歌,1907发表歌词。第二本诗集《背后的蓝河》(1911)后,转向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伏尔加河左岸》(1911)和长篇小说《瘸腿师傅》(6543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战地记者去了前线。在此期间,他在山上(1915)和水下(1916)写了短篇小说集。

1918年,一个托尔斯泰出国,在巴黎和柏林生活,写了自传体小说《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开始写《苦难历程》的第一本书《两姐妹》。1922年与白俄罗斯断交,次年回到莫斯科。此后又陆续完成了《谷物》(1937)、《伊凡雷帝》(1942-1943)、《苦难历程》、《最后两部》、《1918》(1928)、《黑暗的早晨》。卫国战争期间,他还写了政论集《祖国》(1941),历史剧《伊凡雷帝》(1942-1943),短篇小说集《伊凡雷帝的故事》(1943)。

《苦难历程》是A·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从构思到完成历时20年。三部曲的第一部《两姐妹》,以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为主线,反映了他个人对时代的感受,具有“家庭生活”小说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至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社会动荡不安,但四位主人公作为典型的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沉溺于个人爱情,置身于社会斗争之外,生活十分空虚。第二本小说《1918》开始转向史诗描写。作者在内战的巨大历史画卷上展示了人物的命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四位主人公的个人生活都遭遇了不幸,但有的在斗争中找到了革命的真理,有的还在苦苦探索。最后一部小说《黑暗的早晨》,描写的是苏联人民在同样广阔的背景下,在1919前后,与外国爱管闲事者和白色匪军的英勇斗争,四位主人公也是经过磨炼后走向革命的。他们在莫斯科再次见面,一起听取了列宁关于电气化计划的报告。这部小说预示着一个“黑暗的早晨”之后将会是一个快乐而晴朗的日子。

小说标题取自俄罗斯经典《圣母玛利亚的苦难历程》,点出了这部史诗的主题:通过卡佳、达莎以及他们的亲人特列金和罗辛所经历的犹豫、沮丧、探索和追求,最终走向革命,揭示了知识分子只有与苏俄结合才会有出路和幸福的道理。用作者的话说,他的“苦难历程”就是知识分子“失去了祖国和”。小说广泛描写了旧世界崩溃和新世界诞生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在俄罗斯的生活,真实再现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罗斯人民取得的历史性胜利,着重展现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在大时代血与火的考验中逐步走向革命的曲折道路。这部小说也是作者漫长而复杂的精神探索的艺术反映。小说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心理描写细腻,结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