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托弗是以谁为原型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写的一部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小说描述了主人公的奋斗人生,从童年时期音乐天赋的觉醒,到青年时期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到成年后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安宁的崇高境界。通过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小说。

扩展数据

小说丰富的思想伴随着约翰·克利斯朵夫从童年到成年,其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直隐藏并贯穿在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中,涉及的范围也从个人转向整个社会,越来越成熟和深入。

自由的生活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追求生活的强大动力。它的力量从何而来?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认为,驱动力来自宇宙中无处不在的神秘但强大的生命力。

年轻的克里斯托弗相信自己就是上帝,认为上帝就在自己心中。当克利斯朵夫躺在万物生长的草地上的时候,他看着忙碌的蚂蚁,走路像跳舞的长腿蜘蛛,斜刺跳跃的蚱蜢,笨重而匆忙的甲虫,还有光滑的、带着白斑的粉红色昆虫和柔软的身体。

他觉得自己和千千成千上万的生灵是血脉相连的,他们的快乐也在他心中产生了友好的共鸣:他们的力量和他的融合在一起。他认为在自然中,他是自由的,上帝无处不在,自由无处不在。同时,他也意识到,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并不是完全不受约束的,他所谓的自由也是受自然规律约束的。

他看到世界上没有一种生物是自由的,甚至控制宇宙的法则也不是自由的。看来自由是相对的,人追求期望的自由也受到不自由的宇宙法则的束缚。但年轻的他,却有一种无拘无束的冲动,以“还不知道新牢笼的边界”的热情和魄力,在有限的自由环境中呼吸。

百度百科-约翰·克里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