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巴金笔下的婆媳矛盾
在巴金的许多作品中,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能反映深刻的社会文化,如《激流三部曲》,但这些作品大多不涉及婆媳关系。
?
但是,寒夜就不一样了。在这部小说中,他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婆媳关系,通过多层次的生活场景深入剖析婆媳矛盾。
巴金通过《寒夜》使我们社会中真实的婆媳形象跃然于字里行间,婆媳形象都极其丰富,多角度地探索了社会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婆媳矛盾。
一、有真实形象和人格的婆媳——王牧和曾树生
在中国的社会家庭中,婆媳关系其实很重要,但很多文学作品很少涉及这种关系,巴金早期的小说也简化或回避了这种关系。但在《寒夜》中,作者将婆媳设计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通过真实而常见的生活场景,塑造了富有个性和现实主义形象的王牧和曾树生。
在《寒夜》中,王牧不仅是一个婆婆,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和母亲。
?
她身上有中国传统家庭主妇的影子:乐于牺牲和奉献;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强壮等。这是她作为王母亲的正面形象。
作为曾树生的婆婆,她有着她所经历过的那个时代的思想特征——封建父权制。所以她期待儿媳妇尊重她,她渴望有长辈的威严。她认为,儿子作为一家之主,可以对儿媳妇进行各方面的控制,而作为长辈,应该对儿媳妇言听计从。
在小说中,她总是教唆儿子建立家庭中的绝对话语权,从而打压儿媳,不接受儿媳和儿子* * *一起开创教育事业;和媳妇发生矛盾时,她不愿讲和,甚至说“我宁死也不愿见她”。
由于成长的背景,王牧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丈夫死后,她以“贞节”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所以一直守寡,把王抚养成人。由此产生的孤独感导致了扭曲的心理状态和偶像崇拜情结,于是她尽可能地排斥儿媳妇,羞辱儿媳妇未婚同居。
晚年,因王早逝而孤苦伶仃。她的形象令人同情又令人憎恨,就像我们身边常见的婆婆一样。他们的经历大多是悲剧,但他们自己却成了悲剧的制造者。
?
曾树生在《寒夜》中的角色是一个职业女性。她出生于封建文化被推翻之后,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她不同于王牧传统的封建女性形象,她会打扮,她年轻的生命充满活力,她以“人人平等”的原则对待婆婆和丈夫。而且她追求自由和个性,所以因为爱所以才敢婚前同居。
正因为她一意孤行,不让步,与王牧的矛盾才变得不可调和。
在小说中,曾淑生的“我行我素”还表现在她与王的关系越来越淡后,她不顾外人的闲言碎语,一直利用自己与陈主任的亲密关系,在银行里挂了个职。
不过曾树生也有传统女性的特点。比如她愿意在婆婆刁难的时候忍着,尽可能尊重长辈。尽管她对丈夫的软弱非常不满,但她不能离开他。即使她后来离开了,她还惦记着病重的王,经常给他寄钱。
虽然她在银行里一直和陈主任走得很近,但从未越线。
曾树生的形象不是简单的“受虐小老婆”,也不是突出的“叛逆者”。更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有自己想法的普通媳妇,但也尽量忍受婆婆的难处。她们渴望良好的家庭关系,却有一个“没用”的丈夫,无力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二,婆媳之间根深蒂固的复杂矛盾——互相伤害
相比《孔雀东南飞》等小说中的婆媳矛盾,《寒夜》中的婆媳矛盾更为复杂,既表现了婆媳的“恶”,也刻画了媳妇的“错”。相对于传统作品只描写恶婆婆对小媳妇的迫害,婆媳矛盾更加深刻。
?
就内容而言,巴金通过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小事来表现婆媳矛盾,非常贴近现实,所以使小说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而且小说中的人物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作者也真实地刻画了他们,所以他们都各有利弊。在与他们相关的悲剧中,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这些悲剧与现实生活并无不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深思。
?
就婆媳矛盾而言,婆媳是在互相争斗。王以封建观念羞辱曾树生,曾树生追求个性自由,对婆婆和家庭责任漠不关心。
婆媳之间这种矛盾的结束,不是其中一方的退让或牺牲,而是王的退让或牺牲。
由于婆媳矛盾愈演愈烈,王孱弱的性格无法解决问题,最终病重而死,成为她生命中两个女人最后斗争的牺牲品,滑稽又悲壮。
也许巴金想通过王的死,让王的母亲失去儿子,让曾树生失去丈夫,让人们知道婆媳矛盾没有赢家,里面的每个人都深受其害。
第三,姿势和媳妇的多层次冲突因素
寒夜婆媳矛盾的原因有很多,简单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社会文化差异。
对王牧来说,女人的职责是服从丈夫和婆婆,为家庭做贡献。对于曾树生来说,新时代的女性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崇尚自由和个性。
这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冲突使得王牧和曾树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和平相处。虽然王牧年轻时也遇到过婆婆的刁难,但似乎对她来说,这才是媳妇结婚多年后急需心理补偿的原因。
所以她需要媳妇的顺从,需要感受到成为婆婆的权威。当曾树生远离她的想象,她只想取代她的儿媳妇。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曾树生并没有认清自己内心的封建思想。虽然她愿意为丈夫忍受婆婆的难处,但不代表她会配合满足婆婆的需求。
因此,他们面对的是两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矛盾无法调和。就像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思想冲突,使得婆媳矛盾成为永恒的家庭问题。
?
2.丧偶恋母情结
对来说,她的思想观念深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所以在丈夫去世后,她选择了守寡,把人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王身上。
成年后,王必然要结婚生子,她不可能全心全意地交给母亲。所以王的妈妈很容易责怪儿媳妇失去了儿子的关注,然后把儿媳妇当成抢走儿子的仇人。
对每个人来说,母爱虽然伟大,但永远代替不了别人的爱,尤其是妻子的爱。在王牧畸形扭曲的拜物教心理下,正常的家庭会解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受到伤害。
在《寒夜》中,巴金深刻地揭示了我们这个社会中丧偶母亲的心理,包括那些难以向他人诉说的秘密,使人们通过恶婆婆的形象了解了她们不可言说的人生经历和心理欲望,使小说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刻。
?
3.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
《寒夜》的背景是抗战后期。由于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政治混乱,每个人的生活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王的家庭中,妻子的工作没有实际效果,丈夫的工作也难以为继。王牧一无所有,只能继续为她的子孙服务。
为了生存,许多人不得不选择适应当前的环境,放弃原则和理想。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也会剧烈爆发。
?
巴金在谈到《寒夜》的创作时,曾对王牧和曾树声说:“我用责备的笔调描写他们。但我也承认,我的文章经常表现出宽恕和同情的语气。”
谁说不是?男人对关系不好的婆媳很头疼,对两个合不来的女人也是极度不解,但当他们明白自己的内心时,就会觉得可恨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