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捷克有哪几种?
有古老的多朗艾捷克、新型艾捷克和低音艾捷克等数种。
多朗艾捷克:流行于新疆南部的麦盖提、巴楚等多朗人居住地区。形似板胡。是多朗乐队中唯一的弓弦乐器。多朗艾捷克是多朗地区民间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全长100厘米左右,琴杆为圆柱形,用椰木制作,***鸣箱呈半球形,多用枣木等硬质木料制成,正面以羊皮或驴皮包裹,为了增大弹奏音量,特设有6~8条钢丝***鸣弦,演奏时将琴底尾立在左腿上或将***鸣箱放置于两腿中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拉奏主弦,因它的声音独特,常和卡龙、多朗热瓦甫和达卜等乐器一起合奏,也为《多朗木卡姆》及民间歌舞伴奏。
多朗艾捷克用椰木做琴杆,沙枣木做***鸣箱,琴面蒙羊皮或驴皮,张一缕马尾弦为主奏弦。在琴杆中部两侧设6~10根钢丝***鸣弦。主奏弦音高为c1,***鸣弦分别定为g、c1、d1、e1、g1、a1、b1、d2。音域为c1~c3。多朗艾捷克底柱较长,演奏时将琴立于左腿之上或夹在两膝之间,其音量较小,低音浑厚优美。
新型艾捷克: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在多朗艾捷克的基础上改革而成。***鸣箱较大,蒙皮改用薄木板,琴杆较短,缩短了底柱,下端设有“人”字形支架,使琴身能随时转动以适应弓的擦弦角度。取消了***鸣弦,改用4根小提琴弦和提琴弓子,定弦为g、d1、a1、e2。音域扩展为g~a3。其音色音量近似小提琴,可用双音、和弦、断弓、跳弓、泛音、拨弦等多种技巧演奏,音乐表现力强。
低音艾捷克;是20世纪60年代设计制作的乐器。底柱和指板较长,定弦和演奏方法均与大提琴相同。
此外,新疆哈密文工团于70年代研制的双琴杆艾捷克,主杆上安4根主奏弦,副杆上安8~10根钢丝***鸣弦,既具有新型艾捷克的优点,又保留了***鸣弦,音色更为优美,音量较大,其定弦和奏法与新型艾捷克相同。
艾捷克外型别致独特,琴筒球形,木制。内侧蒙蟒皮,通过音柱与桐木板连接,使***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周围有发音孔,琴托或转动,用以调整弓与弦的角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
艾捷克一般有主奏弦两条,在主奏弦的弦柱下另设有若干***鸣弦,弓用竹片张马尾而成,演奏时用弓擦奏主奏弦,其他弦起***鸣作用。
维吾尔族艾捷克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北部的库尔德地区),后经“丝绸之路”东传我国。它与藏族的根卡、苏联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等民族的吉查克琴十分相似,尤其与流行在土耳其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加曼察琴近似。
在维吾尔族民间,据说艾捷克是开门、关门或车轮轴转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它最初流行在南疆的和田、莎车和喀什一带,后来逐渐传到北疆和东疆各地。
到了清代,艾捷克被列入宫廷里的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属于胡琴类乐器,《律吕正义后编》记载:“司胡琴一人,回名‘哈尔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