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一生:当代青年的三种“病态”爱情观
马云曾说:“65岁,438+08,我兼职三轮车司机,生活改变了我的人生。”
18岁的他肯定不会想到,31岁的他,还是一名英语老师。因为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成为了35岁创立阿里巴巴后改变世界的人。
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命运的转折让他不断地在陕北的农村和县城之间穿梭。在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和高峰时刻后,他再次回到了陆地,回到了原点。
诚然,人生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前行,都足以改变你的一生,这在路遥先生的笔下更为鲜明。
我也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了《人生》,但比起书中人物的曲折,我也读了一部关于爱情的哲学。即使是80年代的爱情,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很多恋爱关系问题。
书中人物高加林、黄亚萍、刘巧珍之间的爱情羁绊还包含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生动地描绘了那个小县城各阶层人民在幸福、屈辱、思念、遗憾中的爱情。
作为故事的主角,高加林虽然出生在陕北偏远的农村,但却有着健美的身材和“特别有魅力”的长相,并且从小就摆脱了父母的农民身份。
所以,即使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他依然关注和研究国际局势,热衷于文学,渴望凭借自己的才华成就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故事一开始,高加林这样一个农村的“天择之子”,却因为和村民高明楼走后门,让儿子高三兴走上了他的私塾老师的岗位,让自己背对黄土当农民。
命运的不公高马德·加林,一个青春年少的男人,不甘,却又无奈。在这种从“名师”到“农夫”的极端意义上的差异中,他遇到了刘巧珍,是她给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缕阳光。
作为村里一个有名的大户人家的二姑娘,刘巧珍的出现和“蓄谋已久”的高马德佳琳的告白,让她第一次尝到了爱情和幸福的滋味。
“爱,甜蜜的爱!这就像一场无声的春雨悄悄地落在他焦虑的心上。以前他只是从小说中感受到它的魅力,现在他才真正体会到这一切。而且最可贵的是,他的幸福是在他不幸的时候到来的!”
而乔真的甜蜜爱情给了高加林极大的心理安慰,但命运似乎在这个时候又给了他一个惊喜。
幸亏他二叔是高官,他已经是农民了。经过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生的“暗箱操作”,他成了县里的一名通信员——一名正经的公务员。
随着命运的逆转,高加林再次回到了县城,成为了一个在别人眼里有着体面工作的成功人士。再加上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男孩瞬间成为冉冉县城里的一颗新星。
也就在这时,高加林认识了他的高中同学,富裕的南方女孩——黄亚萍。
两人在学生时代就很有默契,有共同的价值观,经常讨论国际形势和当代文学。与只谈父母的论调的刘巧珍相比,黄亚萍在家庭背景和学识方面强烈吸引着高加林。
尤其是黄亚萍的那句:“让我们一起生活吧!和家人一起去南京!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在大城市会有很大进步的。”这让一向雄心勃勃的高加林着实感动。
“经过反复考虑,他觉得不能为了乔真的爱情,耽误了他人生中这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可能是决定他一生的转折点!”
尽管他感到内疚,但他还是毅然离开善良美丽的刘巧珍,为了梦想去大城市的机会,为了这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城市女孩,与黄亚萍开始了浪漫的爱情。
从高加林的角度来说,他对刘巧珍付出了真情,仅仅因为两人身份和自身前途的不同而选择了价值观相同、能帮助自己的爱人,也无可厚非。
然而这样背离了当初的爱情,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陈世美”,是如今丑陋的“凤凰男”。
像高加林这样的年轻人在当今社会比比皆是。他们都以为自己顺从了内心,捍卫了爱情,但他们的本质往往是更爱自己。
而所有的在乎,珍惜,牺牲,都只是为了粉饰你骨子里的自私。
黄亚萍是江苏人。她父亲是县武装部部长兼县委常委,母亲也是县药材公司副经理。正是随着她父亲的调动,她来到了这样一个北方的县城生活。
起初,当她转到县高中时,她看不起来自农村的学生,但高加林是一个例外,她喜欢他的个性,视野,智力和精神追求。
但自从高中毕业后,她留在了县里工作,和回农村教书的高加林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即使我在想高加林,我也没有勇气去和她道别。
最终,她选择了“合适”又照顾好自己的张克南。
然而,命运让黄亚萍和高加林再次相遇。当时,高加林已经成为冉冉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瞬间点燃了她心中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
“她现在疯狂地爱着高加林,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和高加林生活在一起。”
在爱情的驱使下,这个深受“自由恋爱”观念影响的城市女孩,即使在父母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也会毅然与张克南分手,投入高加林的怀抱。
她和高加林的恋爱方式是“现代”的,完全无视舆论,疯狂地陶醉在他们高调而浪漫的爱情中。
恋爱中的黄亚萍对高加林非常开明。她几乎把所有的工资都花在高加林身上,春夏秋冬给他买各种时髦的衣服,给他送罐头、糕点、高档奶糖、咖啡等县委书记不常吃的东西。
在别人眼里,她是敢于为爱而战的勇士,但在她爱上高加林之前,书中有这样一段独白:
”她现在才知道,其实她一直爱着高加林!他也是她真正爱的人!她后来和凯南和好了,主要是因为加林回农村了,她没有希望再和他一起生活了。没必要隐瞒她不能为了爱情嫁给一个农民;她觉得这辈子吃不了这么多!”
这是她心中爱情的真实写照,以至于高加林被县委辞退,重新当了农民后,她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如果说高加林粉饰了她的唯物主义爱情观,那么她隐藏的是爱情中“唯荣辱与共”的不纯洁。
刘巧珍和高加林同属于陕北农村,是村里的大户。如花似玉的刘巧珍,不是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虽然没上过学,但她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很强,所以精神追求非同寻常,内心世界丰富。
没有文化的遗憾让她下定决心选择一个有文化有精神的男人做伴侣。高加林就是这样一个人。多年来,无论高加林是在农村教书,还是回乡务农,她都一直爱着这个男人,为他疯狂。
她的爱像珍珠一样清澈,可以为心上人付出一切。
高加林因为她的脸不能在街上卖白面包,所以她替他卖。
高加林不喜欢她从不刷牙,因为她不卫生,所以她在全村人面前刷牙。
后来,高加林进城做官,她给了高加林几十块钱辛苦费,怕他在城里不够用。
恋爱之初,她曾对高加林说,“林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走吧!你呆在家里,我上山给我们干活!你不会吃亏的。”
就是这样一个像金子一样发光的女孩。即使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这个城市女孩,她仍然想着对方,担心自己会拖累他们,尽管她非常爱她。
她内心是自卑的,尤其是面对才华横溢的高加林,她目不识丁,把自己的爱情贬得一文不值。
她知道自己是一个农民,与成为县委书记的高加林相去甚远。所以,她选择了不拖累,不打扰,把爱埋在心里。即使她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人,当高加林有困难时,她也不会忘记伸出援助之手。
这种爱看似闪耀着“金子”的光芒,其实是金子背后的阴影。所有的努力,只为照亮眼前的人。
在以前,这种爱情会被捧得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但在今天,它会被贴上“傻”“傻”的标签,因为你越努力,你的感情就越廉价,因为这种爱情不值得活在世上。
在小说的结尾,被指责走后门的高加林失去了体面的工作,失去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没能和黄亚萍走到最后。
再次回到农民的身份后,他不禁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发现他爱的人还是刘巧珍,但那时候刘巧珍已经结婚,不再属于他。
然而,黄亚萍在经历了一场浪漫的爱情后,在高加林当农民时陷入了爱情现实的困境,最终在农民想和高加林在一起时也能做回自己,这被高加林的一句话打破了:“我其实更爱乔真”。
她做出了最高的牺牲,却没有得到情感上的回馈。她短暂的浪漫爱情背后,是一个男人拿他当自己进步阶梯的无奈。
从小说回归到现代生活,经常会有高加林这样的“凤凰男”、“拜金女”不遵从内心的选择,牺牲感情换取机会,但像刘巧珍这样以一颗赤子之心全心全意奉献给爱人的人并不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自我认知,总以为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却总是在抛弃那些最真实的自己。
路遥曾在《人生》一书中说:“一个人要有理想,甚至幻想,但绝不能抛弃现实生活,一味追求自己实际得不到的东西。”
它的本意是告诫刚刚踏入人生之路的年轻人,有志气固然好,但切记不要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内心,为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牺牲眼前的美好。
生活如此,感情也是如此。
很多人对爱情的最初感觉,都和刘巧珍一样火热。然后,经过真实事物的洗礼,他们开始追逐那些不属于他们的耀眼光芒,把自己变成高加林。
但最终,当梦想破灭时,他们成了不能“受苦”的黄亚萍。
而这大概就是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