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标题的由来
影片最后,当准尉吊死在女兵们的坟墓前时,观众们不禁为德国法西斯的罪行表示愤慨,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眼泪。
导演: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斯基
《寂静的黎明》在这里也有一个具体的生命原型。但现实生活中,1942年5月死在沃比湖畔的5名士兵都是男兵,导演瓦西里耶夫将男兵改名为女兵,然后尖锐地提出了“战争与女性”的冲突。
电影里有一个“澡堂”的场景,里面有裸女的镜头。上映的时候我们把整个场景都删了。一位著名的老实人惊讶地说:这简直是艺术奇迹。裸女镜头一点也不让人觉得“黄”。
这个艺术奇迹是怎么来的?因为编剧是在一种神圣思想的指引下写下这一幕的。请看小说中的描述:
那天正好是洗澡的日子...姑娘们看着更衣室里的新女兵,仿佛在看什么稀罕的东西——
“岚华,你真的是一条美人鱼!”
“岚华,你的皮肤看起来很透明!”
“岚华,你真的可以当模特!”
“岚华,你根本不用穿胸罩!”
……
“倒霉的女人!”基里亚诺娃叹了口气,“这么好的身材,被军装裹着比死还难受。”
少女的魅力被埋没在不能白白展现女性身材的军装里!当5名女兵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一个接一个死去时,负责这5名女兵安全的准尉瓦斯科夫发出了感人的嚎啕:“在战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后来,在和平时期?你能理解为什么你必须死吗?.....如果以后有人问我:这些男人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不保护我们的母亲,让她们被枪杀?”
小说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契诃夫等俄罗斯作家曾经表达过的“美的毁灭”这一经典主题进行了新的演绎,从而凸显了俄罗斯战争文学潜在的反战主题。但这并不妨碍小说的爱国激情。听完瓦斯科夫令人心碎的忏悔,奄奄一息的丽达轻声说:“没必要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
小说对瓦斯科夫英雄主义的描写读来也是惊心动魄——“在这场战斗中,瓦斯科夫记住了一件事:绝不后退,绝不让德寇上岸...此时,他胸中充满激情,仿佛整个俄罗斯都在他身后,仿佛他和瓦斯科夫是她最后的儿子和捍卫者,整个世界都是空的——只有他,敌人和俄罗斯。”《恰巴耶夫》的中译本不止一个,郑泽生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这里有几个中文版的《寂静的黎明》。最早的一部由王金岭同志翻译,1980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翻译流畅自然,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