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哲小说类书评:折磨读者的秘密&;阅读笔记

书评:

学以致用是没有用的,纯粹是浪费时间。

这本书“不像教科书”,更确切地说像是课后练习册(没那么系统),或者学生时代的课外读物(拆解案例提取重点),但要想学会写小说,不能像高中那样囫囵吞枣。你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战斗。

看完之后,大概花了3个小时。对了,我在书里写写画画,第二本书在书架上尖叫着引起注意,但是不行,不能这么快,我得消化一下。

所以本书分为书评和笔记两部分。笔记阅读后重新整理提炼。每一课都提炼出一个我认为的重点,然后在本文中加入一个小故事作为案例。

这个故事应该写得很糟糕。毕竟一开始这不是我最擅长的领域,所以仅供交流参考。

以下是阅读笔记:

1,人物面孔:小说不应该是“两个面目模糊的人在空旷的地方说话”,人物应该有面孔,有场景,有对话。

外貌可分为外在外貌(外貌)和内在外貌(性格)。小说里性格比外貌更重要。有两个成功的刻画:红脸关公和“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曹操。

2.场景:每家星巴克看起来都不一样。

情景交融,虽然情景无声被动,不能跳出来大声呼喊,但聪明的小说家懂得利用它来讲述一个重复的故事。比如《人生如弦》中两个场景的重复、轮回、升华。

3.对话:除了水面上的对话,还有水面下的对话,冰山理论。对话也可以用来描述、叙述、讨论和解释。

对话不是水龙头。不要一开机就洒了一地。请尽量用最少的字数写出大部分隐藏在水下的冰山。

4.开篇:世界上最好的小说开篇。这是《百年孤独》的一个例子。

分析:好在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表面:时间维度包括现在、过去和未来;一个是内幕:写主人公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决定性格的小事和一件决定命运的大事,从而说明“性格决定命运”。小说里,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几乎是铁律。

5、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小说的人物性格确立后,人物就脱离了作家的控制,有了自己的意志。因为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其作用,都不是日复一日重复生活的普通人,所以都需要遵循“性格决定命运”的规律。当小说中的人物面临命运抉择时(如哈姆雷特),他们的人格会自动跳出来在前面引领,走向必然之路。

因为这种性格,所以命运一定是这样的。

6.形式:小说的人类进化图。

在这里,不同时间维度的事件被压缩展示在一张纸上,时间被熨平,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过程。

比如小说家陈村的小说《一天》,主人公上班一天,经历了青春期、中年、老年等各个阶段。因为主角的每一天都是重复的一天,他的人生等于无数个并列的日子。

当然,这个故事的语言重复类似于酒后喃喃自语。结尾,主角看着自己十个完好的手指,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很开心。无聊的一天+升华的结局,类似于平凡却又重播的人生。

7.故事:偷矛盾和困境的小偷

诗人艾略特曾说:坏人用“借”,好诗人用“偷”。这节课的主题是从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墓碑上偷来的(引自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

我喜欢看到的是:事物的危险边缘。老实的小偷,心软的刺客,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神论者。

简单来说就是矛盾,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外部矛盾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内部矛盾则是主角性格的柔软,会让任务更加危险。

8.故事:双重困境

比如《我儿子的大娃娃》中,父亲只能扮演小丑来养家糊口,但不需要扮演的时候,儿子因为找不到小丑而哭,只好重新画小丑妆,做儿子的大娃娃。

小人物的悲哀看似有选择,其实没有选择。

9.旁白:谁说这个故事是最好的?谁知道的秘密最多?完全不知道秘密的人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当然,这里也不是绝对的。优秀的小说家往往能从不利的叙述中找到最有利的观点,这是因为他们高超的技巧。

10,叙事视角:我的棱镜之母,叙事视角是从主角的角度出发,分别有“我”、“他”和全知三个视角。

需要注意的是,我只能描述别人的外在动作,却无法知道别人的内心;全知视角独立于故事,全知;第三人称视角关注的是一个人物,焦点之外的人只知动作不知内心。

短篇小说一般只用一个叙事角度,但也有反例,比如高行健的《母亲》,从三个角度让母亲立体地站起来。

11,有问题的讲述者:真实可信的谎言

比如小说《鹰溪桥上》,即将被吊死的主角因为绳子断了而逃脱成功回家,但实际上回家的是灵魂,肉体并没有逃脱束缚(临死前的执念)。这里作者引用了伏笔,先说了个谎,然后明目张胆地向读者暗示真相。

小说的艺术性在于让读者亲眼看到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

12,听者:谁会听他的?

比如契诃夫的《苦恼》,主人公的儿子死了。他很痛苦,需要通过说话来发泄痛苦。但是,没有人愿意听他说,痛苦变成了苦恼,最后他不得不把它讲给一匹马听,苦恼变成了悲伤。

13,时间:倒着走。

比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小说的时间先是往前走,讲了一个少年被骗的故事,然后转身往回走:父亲为少年收拾好行李,让他认识外面的世界,少年兴高采烈地冲出家门。只是一个时间分叉,小说就再也不会回头看平庸和不朽两条大道了。

14,时间:小说时间里的花式跳水(过渡)

电影有过渡,小说也是。一个感冒的上尉突然被要求执行一项暗杀任务。他无助地看着旋转的电风扇,视线越来越模糊。然后直升机的大螺旋桨轰隆隆旋转,摄像头就下来了。一名机长已经坐在直升机里了。

用两个相似的物体省略不重要的过程,连接非常流畅。

当然,短篇小说不应该有太多的转场,也不是炫耀。

15,时间:忽略时间存在的将军。

以张将军纪念碑为例。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除了四季相遇的日子,这位将军完全精神错乱了。不过这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将军忽略了时间的存在”。不是将军被时间挟持,而是将军在控制时间上独裁,想去哪就去哪,依然傲慢。

将军游走于过去与现在之间,与儿子的谈话往往不着边际,但因为时间维度,他有了历史的景深。

未来有无限可能。至于过去,因为记忆的扭曲,总是在变。

16,穿越时空:挣脱时间的三种方式

一个,比如回到未来,一个长毛弗兰肯斯坦发明的时光机;一类如“黑洞频率”,黑子变化,生死相隔的父子莫名其妙相遇,但你觉得这是因果关系吗?作者没说是观众自己的想法;一个,比如《转干坤》,一个中年男人遇到了童年的自己,两人合力扭转了自己未来的命运,然后找到30年后的自己:“这些是你安排的吗?”“你有30年时间找出答案”,转身把谜题扔给观众。

当然,小说也不要对时间过于执着,因为重点是如何摆脱时间,而不是面对时间。

17,穿越时空: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自责。

比如《幽魂》里,一个穷人荒诞却又莫名其妙的人生,其实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就像一条毒蛇在吞吃自己的尾巴。方法不重要,想象的“完美”才重要。

18,自定义规则:我只想做一只虫子。

例子当然是《变形记》。主人公一开始变成大甲虫,被家人嫌弃,最后孤独终老。创作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事里的规则由你定,你可以无视现实。

当然,越早制定规则,反驳你的人就越少。

19,滞后效应:悲剧的速度。

比如《七使者》中,王子带着七个使者去探索他父亲王国的边界。信使的速度是王子的1.5倍。他花了五倍的时间寄出这封信并把它带回来。现在王子已经走了八年半了。他30岁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下次收到信的时候,他已经72.5岁了。

这就像河流的滞后效应。上游下雨的时候,下游的人还在水里玩。只有小说家知道洪水将会卷走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20.蝴蝶效应:谁是真正的罪人?

比如在Chapel的《小事》中,接线员飞飞打错了分机号码,把关于骚扰的投诉转给了另一个同事,导致该同事自杀,甚至倾家荡产。但后来她发现,正确的分机号码没有接线员,公司也没有安排这个人——那么是谁杀了那个同事呢?

小错误导致大悲剧,这就是蝴蝶效应。

21,想象力:飞行技能和一个未接电话。

比如作者的小说《为什么没人相信》中,主角的两个同学总是为自己的悲剧哭泣,另一个总是说自己会成功。一天晚上,哭闹的同学说他死了,同时窗外有不明物体闪过,探照灯打在他身上。那个会飞的同学说:“我已经会飞了。”

这两件事本身都不可信,只是因为小说里的一件事变成了事实,另一件事就变得非常可信,主角在情感上也选择相信,或者他相信自己的同学“需要有人倾诉”。至于真相,没那么重要。

22.内心风景:万物有灵。

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童振宝就把卑微的泡泡和主角的奇思妙想结合在了一起。在冰冷的现实中,他的所见所闻都与泡沫有关,是如此的迷人。

23、孤独:墙上的绿手印

比如《倾城之恋》的女主角白流苏,在一个人的家里,她眼睛的绿手印显示出女主人的焦虑,她买了灯把整个屋子填满,然后终于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时间表:没有时间表!

所以你看,孤独真的会让人发疯。现在你相信了吧!

24、变态:吃错药是天大的好事。

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柯南说往往只有一个真相和一个罪犯,但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全是反派。侦探猜到了真相,却选择了错误的答案作为真相,可见人性的复杂。

25、盲眼法;华丽的想象舞台

魔术的魅力在于它背后的真实手法是看不见的,故事也可以留白让读者去想象。比如“温酒斩华雄”,把酒浇在战斗中。在营地里,每个人都满腹狐疑,忧心忡忡。议罢,关羽回营,送华雄首级,酒尚温。

光凭想象就能知道关羽的勇猛,但如果镜头在帐外,说不定开场就没那么顺利了,说不定其中一个还挺不好意思逃跑的...没有这么经典的故事。

26、耍花招:鬼神不是用来凑数的。

以星新一的《金别针》为例。女的男朋友失踪了好几天,她听了老女人的话,拿着金别针给男朋友打电话。结果她男朋友真的来敲门了。女子的女友大吃一惊,“不可能,他已经死了”,慌忙拔出别针,男友瞬间消失,随后透露了“男友曾和女友在一起,继续前行后被女友意外杀害”的隐情。

这里真的有鬼吗?你男朋友被召回了吗?谁知道呢,反正也说得过去。

但鬼神也不是故事未完的时候随机的傻子。他们必须发挥他们的真正价值——只要记得最后转移焦点就行了。

27、人情世故:比桥和盐更重要的东西。

诗歌需要激情,小说需要体验和品味,但切记不要炫耀这种体验,不然会很烦。

参考清朝龚凡的故事。

28、迂回:小说的信息传递

比如《移动邮局》,其实没有人买老人达曼做的弓琴,这是女儿的孝心;女儿是个很赚钱的会计。只有女的才能当会计,村里人都羡慕。这里的会计其实就是一个“妓女”,通过描述给人起名字,却处处给读者不合理的暗示。这就是小说中的“转折”。

29、冲突:三只安静的眼睛

这里指的是冷战,比如童的小说《我》:我妈被迫做服务员为生,我姐和我哥天天瞪眼抗议,我妈也不解释。我姐结婚前一天通知我妈,我妈回家找我哥要大衣,说“冷”。这里的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冷。

30,在:折磨读者的秘密

你只把秘密分享给读者,主角并不知道,所以和你一起保守秘密,担心冲突。这里举个例子,神雕侠侣中,黄蓉给了杨过一个16年的合同。如果保密时间保持得足够久,折磨会变成一年,吸引读者一步步往下看。

31,3的神奇效果:两片吐司中间夹着牛肉

小说中对同一事件的描写很多,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部戏中扮演金银角王;再比如“那山,那人,那狗”。父亲让狗陪儿子去送信,狗却一次次跑回来。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古代的“三请三言”,一次鲁莽,两次虚伪,三次那叫不敬不舍。

32、空白:消失的时间

前面关于“想象”的部分是空白,这里是时间。比如流浪湖中,谁杀了哈勇?是地震吗?是母亲吗?还是儿子的邪念?

妻子知道所有的真相,但因为儿子太小,她说不出来,留给儿子慢慢感受,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所以,这个故事注定没有真相。

33.配件杀人:用恐怖的传说装饰尸体。

利用恐怖传说来隐藏玄机的杀人手法,在小说中经常使用,比如《无人生还》。当然,真相不可能是传说,肯定有人在捣鬼。

但是传说太厉害了,容易写出精彩的故事,千万不能放弃!

34.因果关系:多种可能性的小说

故事一般都是因果清晰的,比如“杀父之仇不致命”,但也有一些故事因果不那么明显,甚至显得扑朔迷离。由读者自己去猜测,比如《边陲之南,太阳之西》,因为因果不明显,所以各种想象都有可能。

35、黑心:一切都是罗生门。

比如《罗生门》其实出自芥川的小说《在竹林里》。三个人都撒谎承认自己杀人是因为认为“扭曲的荣誉大于生命”,这是小说的黑心。

当然,普通人可以认为生命高于一切,但小说家如果坚持这一点,用在小说里,就一点黑心都没有了。

36、黑心:看不见的第三河岸。

这个比较难理解,不像34的不可能。我这里说的是“不大可能”,更准确的说是“不可思议”。

比如第三条河边,没有人知道父亲为什么去了河中央,也没有人知道儿子为什么背叛父亲,最后去了哪里。但小说的妙处在于,答案是轮回和痕迹,父亲的行为可以用儿子来解释,从父亲的行为可以看出儿子的选择。

37、黑心:孔雀完全不可能。

比如在三岛由纪夫的《孔雀》中,用作者自己的选择来解释主角为什么杀死孔雀是有道理的。作者认为美大于一切存在,事物应该在最好的时刻枯萎。用作者的话来说:它不是撕裂,而是美丽与毁灭的结合。

End,下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