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茶馆有什么故事?初中生可以看吗?
老舍的《茶馆》以北京一个名叫鱼台的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茶馆兴衰之下聚集在茶馆里的人们的沉浮,进而反映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以及抗战胜利以后北京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变迁。小茶馆就像一个观察当时中国的“窗口”,对现代人意义重大。
1,《茶馆》0年:一场新旧交替的悲喜。看过《茶馆》的朋友应该熟悉这部作品的结构。整部作品分为三个部分,贯穿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的50多年。
50年,足以让少年老去,中年白胡子。
茶馆50年,旧社会消失,新的社会秩序跌跌撞撞地重建。
50年前清末茶馆里出现的很多人,在整部作品的结尾,有的在乱世饿死,有的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茶馆老板被抢走了这间老茶馆,最后选择在茶馆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个小小的茶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不同时期的京城各界人士汇聚于此,有拐卖妇女的人贩子,有被父亲卖给宦官当媳妇的贫苦妇女,有清廷吃皇粮的刚正不阿的四爷,有善良却懒惰的二爷宋,还有一心只盼着“实业救国”的茶馆老板秦和自私自利的茶馆老板王利发。
遗憾的是,《茶馆》这部悲喜剧里的人物,无论是善良正直叛逆还是自私自利,最后都很悲惨。
比如善良懒惰的宋先生,清朝灭亡后生活懒散,宁愿饿死自己也不愿让自己有钱时养的鸟饿死,最后饿死了自己。就连他的棺材,也经常被四爷带在身边。
刚正不阿、充满叛逆精神的常四爷,在清朝时吃了朝廷俸禄,因痛恨清朝的腐败而坐了一年牢,后加入义和团,再以卖菜为生,一鼓作气。
敢于反抗,诚实踏实,他终于在贫困中绝望地呼喊:我爱我们的国家,但谁爱我?他甚至一度担心帮宋先生弄个棺材来料理后事。他死后,谁会帮他弄一副棺材?
期待“实业救国”,茶馆老板秦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他老了才明白一个荒谬的道理:有钱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不要做好事!。
自私自利守了一辈子茶馆的老板王利发,被人抢了茶馆,吊死在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里。
老舍把《茶馆》的结局安排得如此凄凉,令人深思。很明显旧社会的黑暗正在被推翻,新秩序正在重建。为什么人会比生活在黑暗中时更加痛苦和绝望?
新旧秩序的社会颠覆性交替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但壮举背后活生生的无足轻重的人,才是这种社会交替必须付出的“代价”。
2.看似“茶馆”,实则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生活变迁。在老舍的《茶馆》里,总有70多个人物。看似贯穿整部作品的围绕人物的“矛盾”,实则密不可分。70多个人物包括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人。
有清末贵族遗老,有宪兵总部主任,有地方恶霸,有书卷气的说书人,有穷到卖女儿的老头,有“实业救国”的新民族资本家。
整部作品以人物为故事,用看似零碎的人物故事,横向拼凑乱世民生。
老舍用剧中的茶馆打开了一扇观察当时社会的窗口,通过整部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生命历程和人生变迁,展现了当时“平淡”和“剧烈”的社会演变背后的悲喜。
3.总结老舍的《茶馆》整体上反映了中国晚清结束后最有希望也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这期间,不同阶层的人,无论善良还是自私,都过着威胁生命,抛弃尊严的生活,而写这部作品的老舍本人,也在文革中受辱,投湖自尽。
然而,茶馆的时代虽然残酷,但它的韧性是不可估量的。作品中有些人没能坚持到戏的结尾,逝者已矣,但大部分都是因为坚持而死。玉松先生是他心爱的小鸟,玉茶馆的主人是他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
但更多的人,即使一时心灰意冷,即使心里有怨气,还是咬咬牙活了下来。他们还有没有说出来的活下去的理由。在那个生不如死的年代,也许正是他们的韧性,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安定祥和。
过去的事情值得记住,为了迎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