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解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解释如下:
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色是空性“因缘和合”而产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过一定的因缘和合而从空性中产生或幻化出来;
也就是说,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缘条件下的表征或表象或表相。色来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则是色的本源或本质。一切色都可以回归其本性,也就是回归到空性。当色(或有情众生)回归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指表象为空,外在为空。色,外在、表面、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表象为空,外在为空。进一步解释,外在为空,表象为空,内在为本,实质为本,看人看事物遇到迷茫迷惑时,去看本质看内容,从而不被表面与现象所迷惑所困扰,看人看本质,看问题看本质。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和现象,而这些事物和现象是由因缘聚合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有从空中生。
二、相关思想
三论宗认为世间、出世间万有诸法,都是由众多因缘和合而生,叫缘起;离开了众多因缘事物就不存在,叫性空。把缘起和性空统一起来,就是中道。为了阐明这一理论,三论宗设立了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等义。从俗谛说事物在缘起上是有,从真谛说诸法在本性上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缘起性空,真谛俗谛圆融不二,就是中道。三论宗所依据的是般若学,般若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它的最主要的真谛就是“空”的理论。世人之所以沉迷三界六道,头出头没,长劫轮回,就是因为迷于现象的有,而不能打开慧眼洞透幻象,看到它本性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