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在江湖,不是在人心吗?

十年后,我才知道一切,直到我再次看这部电影。我说的其实是“欲望”。

在电影的开始,李慕白认为他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欲望,他要让道飞升。他曾经进入了一种深深的寂静,但在这种寂静中,“没有得到道的喜悦,反而被一种无声的悲哀所包围。”于是,在很深很深的心里,他突然意识到,他还有老师的报复,还有他的风流韵事。你能说些平常的事情吗?虽然极度疲惫,但也只能破戒,决定,下山。

无法实现的欲望带来最无声的悲伤。不是李慕白不想为他的老师报仇,而是他的敌人打算躲起来。他在茫茫江湖中哪里能找到踪迹?并不是李慕白不喜欢余秀莲,而是余秀莲的丈夫为了救他,和他成了拜把子,丢了性命。虽然他和余秀莲相爱,但没人敢捅破那层窗户纸。

或许,就算是李慕白,就算是只存在于江湖传说中的李慕白,就算是武功高强深不可测的李慕白,终究也只是凡人。你是凡人,就有欲望。哪里有欲望,哪里就有枷锁。

而且,他还遇到了玉娇龙。第一次打架后,他爱她,珍惜她的才华,想收她为徒。在武林中,如果哪个晚辈能被李慕白看中,恐怕都是做梦吧。但是玉娇龙一再拒绝了李慕白。这给了他另一个得不到的渴望,对玉娇龙的渴望。

无法实现的欲望让李慕白迷失了自我,最终,他伤害了自己。

所以缺乏欲望会带来悲伤,幻灭,自我毁灭。

但是,是不是欲望满足了就一定会带来喜悦呢?

玉娇龙拿到了绿冥剑,大获全胜,打败了师父,打败了玉秀莲,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师父。这让她膨胀,让她想挑战更大的江湖。但是没有人能永远赢。卧虎藏龙的江湖里,总会有一个李慕白,雍容华贵,教她做人,说服她输。

玉娇龙得到了爱情。虽然她出身于官宦家庭,被封建礼教禁锢,但她毅然走出牢笼,追寻自己内心的冲动,征服了罗笑虎。老虎甚至为她放弃了一切。满足欲望之后呢?玉娇龙发现他的心不在罗笑虎身上,仍然没有地方放。

玉娇龙自由了,脱离了家庭,打破了枷锁,行走于江湖。没有人能阻止她对自由的渴望。但问题是,她得到的自由并不是她想要的自由。

欲望的不断满足,一度让玉娇龙看不到天地之缘,看不到江湖之深,一度让她贪得无厌,不知足。

欲望的不断满足,有时会让人感到自信和兴奋,但更多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迷茫,甚至害怕。

所以聂绀弩先生说“心中没有比死更大的悲哀,心中没有比不死更大的悲哀。”欲望就像冥界之剑。我赢了,但我不想放手。我想我会放下的,但它还在我心里。李慕白一心要收玉娇龙为徒,但玉娇龙一心要打败李慕白。我心中的欲望和挣扎,我是不是死了,是不是得到了,无非就是执念。

但是,年少轻狂的执念,就是狂妄。玉秀莲和李慕白都看到了玉娇龙的一知半解,都想以一个有经验的人和前辈的身份,劝玉娇龙坚持本色,走正道,不走弯路。但他年轻气盛的时候,谁会听那种废话?于是玉娇龙对李慕白说:“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能看出自己的真心呢?”"

后来中年的执念就是随波逐流。李慕白陷入深深的沉默后,他下定决心放弃世界和爱情。他虽然放下了青冥剑,但最后还是向玉秀莲表白:“我无法阻止我的欲望,我想和你在一起。”但这一切其实只是被迫的,因为在说这话之前,他还说了一句:“卧虎藏龙,难道不是人心所向吗?”剑中有恶,人情中却没有?“他深深知道,因为别有用心和危险的人情,他无能为力。

所以,得到,或者得不到,终究算不了什么。李慕白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但他死于意外中毒。玉娇龙终于醒悟了,但为时已晚,最后只能等死。这部伟大的悲剧电影不仅指出了欲望没有空间,而且揭示了欲望获得后的空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欲望呢?既然得到或者得不到都是空的,那我们该怎么办?

或许,这部电影也给出了答案。李慕白死后,玉秀莲对玉娇龙说:“不管你对这一生的决定是什么,都要真心对待自己。”

江湖那么大,自己都帮不了。请尽量一个人。内心险恶,难以填补,请对自己诚实。

面对自己,首先要放下执念,放下自己,放下世界。

然后按照自己的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做的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