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女士开沙龙赚钱吗?

我不这么认为。几乎都是为了社交,结交更多志趣相投,地位平等的人。

沙龙历史:

自17世纪以来,巴黎的名人(大多是女士和先生)经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当时书籍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不发达,影响力很大,是展示自己扩大影响力的绝佳舞台。出入沙龙的人都是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其中一些人还经常在沙龙里背诵自己的新作。他们志同道合,聚在一起,一边啜饮着饮料,一边欣赏着优雅的音乐,一边就各种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长谈,在沙龙里自由地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谈吐中吸取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

第一次文学沙龙由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又译“朗布依埃”)举办。由于集中了当时法国众多的名人和学者,它成为了当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最著名的沙龙。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她厌倦了繁琐庸俗的宫廷交际,却又不想远离,于是在家里举办了一场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开始接待客人,很快就出名了。在她的沙龙里,成员们彬彬有礼,使用做作但优雅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比如学术、政治、时尚甚至八卦。从那以后,这种沙龙通常由出身高贵的女性主持。她们既有才华,又有风度,被称为“女才子”。

18世纪以后,沙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讨论的话题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文艺,还包括政治学,有时还会出现激进的思想和言论,所以当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不久之后,一个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由沙龙衍生而来。法国大革命时期,沙龙活动被禁止,但只是昙花一现,后来逐渐演变成“展览”的意思。最早的艺术展是路易十四在1667年举办的。

虽然法国大革命对沙龙的影响很大,但是沙龙在欧美国家的文化界还是很受欢迎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有一家著名的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经常被人提起的林·。这说明这种社交方式很早就传到了中国。

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

1,定期举行;

2.时间是傍晚,因为灯光往往能营造出朦胧浪漫的美感,引起参与者的兴趣、交谈和灵感;

3,人数少,是小圈子,一般是名人;

4、自愿组合,三三两两,话题很广,很优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5.一般都有漂亮的沙龙女主人。

在欧洲的电影、小说、戏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气势磅礴或优雅精致的沙龙场景。

现代沙龙延伸到会议,主要指行业内企业聚在一起讨论的小规模、简短、非正式的会议,通常有饮料、糖和茶,或者有歌舞表演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