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是谁?
金,男,汉族,字,1895年7月14 -1984年10月19,祖籍浙江绍兴市诸暨县,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他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包括道论、逻辑学和认识论。1984 10六月19逝世,享年89岁。
中文名:金
别名:字龙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895年7月14日。
死亡日期:1984 65438+10月19。
职业:哲学家、逻辑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成就: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人才。
1926成立清华大学哲学系。
被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
代表作:《逻辑学》、《论道》、《论知识》。
产地:浙江绍兴诸暨
人物体验
1895年7月14日(清光绪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湖南长沙人;
1901年进入胡子敬创办的长沙私立明德学堂,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教育。
1907进入美国教会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学习;
1911考入清华学校(1912更名为清华学校);
1914,清华大学毕业。同年因公赴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
1920,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1,英国留学,伦敦大学经济学院上课;
1925,回国;
1926,清华大学教授;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教授逻辑学。邱与冯友兰共同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逻辑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以“大学系列”出版。
1938年,国立西南联大成立,金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1940《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著作二等奖。201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转载;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
1950,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高校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1953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4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5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为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逻辑研究组组长;
1956,加入中国* * *产党;
1965,《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写完;
1977,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79年当选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198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庆祝金同志从事哲学逻辑教学研究56周年纪念活动”;
1983《知识论》历经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转载;
1984 19年6月19日,金在北京寓所去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哲学思维
金是中国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方法,融合中国哲学精神,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哲学体系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论道是他的本体;《知识论》这本书就是他的知识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认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现代的,而且是民族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的哲学道路和他所创立的哲学体系,为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弘扬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于《知识论》,金曾说:“这《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抗战时期在昆明的时候写完的。有一次空袭警报。我包好稿子,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起来。我自己坐在手稿上。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走了。等我想起来的时候,手稿已经不见了。这是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要重写并不容易。然而,它不得不被重写。”《论知识》是我花了最多精力,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金最早系统地向中国介绍了现代逻辑。他深入研究逻辑哲学,并将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自己的体系”,“既然是体系,就不能离开逻辑”。也就是说,要使所有学科系统化,必须使用逻辑工具。哲学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想要精确和系统,我们还必须改进和发展逻辑工具。金本人的哲学思想擅长缜密的逻辑分析,其著作以深刻的分析和严谨的论证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严谨学风。
哲学本体论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形、能三个基本的哲学范畴,认为每一个个体事物都有许多特殊方面,而这些特殊方面又表现为* * *方面。个别的东西也有一个不平凡和* * *的因素,就是能量。那些可以有能力但不一定要有能力的“风格”都是可能的。由所有可能的成分组成的析取是公式。在他看来,公式里能进能出的,可能就是事物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生灭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最完整、最具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道、形、能为基本范畴,用逻辑来写。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粹的逻辑演绎,构建出一个独特的本体。这本书的出版,在方法论上革新了中国学术史,在中国重感性轻逻辑的文化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本书充分体现了金中西合璧的写作风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概念“道”来统一“形”和“能”,成为其哲学的最高概念和境界。书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如无限、太极、理、势、体、用、数等,并有意使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又进行了新的解释。
认识论的
就认识论而言,金必须有一个独立于认知主体的自然世界。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生与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有* * *之间的一般关系。认知主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获得关于自然界的许多想法、概念、意义和命题。同时,认知主体运用自己获得的思想、概念、意义和命题来规范和指导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金认为,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但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
认识论
金曾说:什么是知识论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是以知识为对象的理论陈述的基础知识。它是知识,它有对象和问题集。对于每一套问题,一直研究这方面知识的人也有一套答案,这些答案最终整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将在下一节中与其他知识分开讨论。既然认识论以知识为对象,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是什么。
社会公益服务
北京清华大学教授从65438到0926;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教授逻辑学。邱与冯友兰共同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8年,国立西南联大成立,金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
1950,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高校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1953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4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5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为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逻辑研究组组长;
1977,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79年当选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主业
专题论文
1.逻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35,商务印书馆,1936,1937第2版;三联书店,转载于1961年和1982。
2.《论道》,商务印书馆,1940和1985再版。
3.《论知识》,商务印书馆,1983。
4.罗素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论文
1.唯物主义哲学与科学,1926,发表于早报副刊第57期。
2.自由意志与因果关系,1926,发表在早报副刊第59期。
3.硕编,1926,10,发表于早报副刊第61号。
4.序言1927发表在《哲学评论》第1卷第1-2期。
5.论自我矛盾,发表于《哲学评论》1927年8月第1卷第3期。
6.平等,平等与经验,1927,11,发表于《哲学评论》第1卷第5期。
7.对休谟认识论的批判(限于《论文》中的认识论),发表于《哲学评论》8月第2卷第3期,1928。
8.ExternalRelation,1928,12,发表在《哲学评论》第2卷第3期。
9.感性现象,1930,发表在《哲学评论》第3卷第2期。
10.内部外部性,1930发表在《清华学报》第6卷第1期。
11.A.E.I.O. 1930的直接推论发表在《哲学评论》8月3卷3期。
12.论事实1931发表在《哲学评论》第4卷第1期。
13.思想规律与自我矛盾,1932,1,发表于《清华学报》第7卷第1期。
14.必然性解读,发表于《清华学报》第8卷第2期,6月1933。
15.不相容的逻辑体系与观念实用主义,1933,10,发表于《大公报世界趋势》副刊。
16.范围的逻辑,1933,11,发表在《哲学评论》第5卷第2期。
17.值得注意的NativeSystemSoflogic,1934发表在44卷的《the minist》44上。
18.《不相容逻辑系统》,发表于《清华学报》第9卷4月第2期,1934。
1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评论报告》,载于《中国哲学史》附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
20.一个关于真假的看法,1935,发表在《哲学评论》第6卷第1期。
21.操作上,1936 1发表在《清华学报》11。
22.陶,形式与能力,1936,发表于《哲学评论》第7卷第1期。
23.可能的现实,1936,12,发表在《哲学评论》第7卷。
24.《现实的个体化》(部分),1937,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5.《现实的个体化》(摘要),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第7卷第3期。
26.《真实小说,1937》发表于《天下月刊》第4卷第4期。
27.关于政治思想,1939发表在《天下月刊》第4卷第4期。
28.《归纳和先验的原理》,1940,发表在《哲学杂志》第37卷第7期。
29.论不同的逻辑1941发表在《清华学报》13,1。
30.势的原理,1943,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1。
31.《归纳与未来的一般原理》,发表于《哲学评论》第8卷第2期第1943期。
32.Nature,1943,11发表在8卷4期《哲学评论》上。
33.思想,1944,发表于《哲学评论》9卷,1-2。
34.《中国哲学》,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第1980期,第1期。
人物轶事
一屋子尊贵的朋友/客人
金一生都和朋友在一起。16(1911)岁时,离开长沙到北平清华学堂读书。当初他六哥也在北平读书,一直很照顾他。1913年夏,刘师兄溺水身亡。事实上,从这一年开始,他“已经脱离了封建家庭”。他几乎不回长沙老家,只有一两次去上海陪二哥。金也是一位终身未婚的哲学家。他“脱离了亲人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家庭,所以完全“进入了朋友的生活”。他有很多朋友,包括几套。当然,学术界的朋友也不少,比如、胡适、徐志摩、梁思成、林、钱端升、、周培源、邓树村、陶、美国的费正清、英国的芮奇奇。比如抗战前,他家客厅里全是高友,每周六下午都在聊。
金色幽默
金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的人。他说了很多他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他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曾经请他谈一谈小说和哲学的关系。他看完之后得出结论,小说与哲学无关。1950年代,北大邀请艾思奇演讲,批判形式逻辑。艾思奇讲完后,金林越说刚才艾先生的发言完全符合形式逻辑。金28岁的时候,说过一段话。当时他在《晨报》上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优秀分子与当今社会》,就是为了参加当时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的关于“好政府”的讨论。当时,金有一种观点,他希望知识分子能够成为“独立的挣钱者”。所谓的“独立挣钱者”只是指依靠自己的技能吃饭。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尤其是在今天,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独立挣钱”的条件已经普遍得到满足,因为如果他们真的有能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从事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所学的办报纸、办期刊、办出版社的技巧,并不能像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那样,随心所欲。他们仍然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作,他们很难变得“独立”但这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独立收入”。学者不要对此感到困惑,大家也不要。“宁可在水果摊唱歌,也不去拍部里马屁”,这是一种人生境界,更何况是更远大的理想。今天,要实践金早年的愿望并不容易。
金一生天真浪漫。他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生活和做事,从不厌倦名利。他不想做行政工作,害怕和人打交道。1926年初去清华,创办哲学系。他是第一个部门主管。冯友兰到清华不久,马上请冯友兰当系主任。解放初期,他被任命为清华文学院院长时,基本上是无为而治。他高大端庄,有时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拄着拐杖戴着墨镜,举止像个英国绅士;有时我穿着运动衫、短裤和运动鞋,像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一样举起双手;有时,金是一个乐观而幽默的人,他穿着中式长袍,在西装外面戴着一顶老式棉军帽。冰心女士说,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信息的人,总是开朗、乐观、豁达,让人愿意靠近。她说,金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信息的人,他有“丰富的幽默感”。她记得有一次金笑着对她说:“我真的老了,记性这么差,连自己都忘了!”!有一次我出去拜访朋友,在门口按门铃,这家的女工出来开门,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突然忘了我的名字。我说,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我的司机我的‘名字’,这让那位女工无语了半天!"
君子养鸡
金从青年时代起就沐浴在欧陆风情和美丽的雨里,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身高,帅气十足,很有绅士风度。然而,他常常不像一个绅士。他爱养斗鸡,角落里有很多蟋蟀缸。吃饭的时候,斗鸡公然伸着脖子啄桌子上的菜,但他舒服极了,和鸡吃了一顿平等的饭。据说他因为眼疾怕光,戴了很多年像网球运动员一样的大帽子,甚至上课也是。他的眼镜,据说两面不一样,但有一面是黑的。
可爱的书呆子
“中国哲学第一人”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
大师也是个书虫。他不喜欢当官。他有一句名言:“与其当官,不如开理发店。与其拍部里马屁,不如在水果摊上唱。”50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周培源请他担任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金泰斗不愿意干,周坚持,没办法,只好在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干。但他不知道“龚”是干什么的,就恭恭敬敬地呆在办公室里,看没人找也没事。过了很久,他跑回家看书。后来,学校不得不免去他的行政职务。
忘记你自己
金林越生前经常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有时他会忘记自己的名字。有一次,他打电话给陶,陶家的仆人问:“你是谁?”他张口结舌,不好意思说自己忘了,只好说:“别介意,让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仆人说不行,又要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王茜是谁替他拉的车,但王茜不知道是谁。他急了,问:“你听说过吗?”王茜想起了这件事:“我听说人们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本名“金”!
林小姐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他对林的痴情,堪称“三大洲人惊。”林和梁思成几乎每周都会在家里举办沙龙聚会,而金一直是梁沙龙的常客。他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友谊,并且长期比邻而居。金对的人品和才华大加赞赏,并对其关怀备至。林也非常钦佩和尊重他,他们之间的精神交流是非凡的。甚至在梁思成和林吵架的时候,他们都找理性冷静的金进行仲裁。
汪曾祺在《先生》一文中说:金非常欣赏林的演讲才华。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林。她是学建筑的,但对文学很感兴趣,擅长鉴赏。她的《窗外》、《九十九度》等诗歌、小说清新别致。林去世一年后,金先生邀请一位客人在北京饭店。老朋友接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要治他?到达后,金先生宣布:“今天是银辉的生日。”
金总是用最高的理智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他一生没有结婚,却爱着林。
《论知识》的出版
金《知识论》写了两次,用了十几年,从手稿完成到正式出版又用了35年。新中国成立后,见到金,问金《知识论》有没有写出来。金回答:我已经写好了。我写了这本书,我可以死了。1983年,就在金去世前一年,商务印书馆终于出版了《知识论》。金在序言中说:“《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它花了我最长的时间。今天能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高兴。”
性格评估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我的哥哥张申府先生说,如果现在中国有一个哲学圈,第一个人就是金岳霖先生。
现代思想史(近50年中国思想史)著名学者郭:①中国在过去的50年里能够真正地整合各种方法和体系,建立起新的方法体系。恐怕最近只有金岳霖先生一个人在中国。(2)思想太透彻,理论太深刻,用词太细致。不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是无法理解其理论思想的,善于运用符号的人也不多,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金先生的理论思想。
冯友兰大师:①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玄学大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传名教越自然”,天真率性。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我觉得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嵇康的风范。这些话也可以适用于金先生的风度。(2)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记忆中的金先生遥相呼应。嵇康的风度,正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儒雅深情”和“晋人浪漫情怀”的具体体现。金先生是近代嵇康风范的影子。
诗人徐志摩:金先生的爱好是拿起一个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捧在手里给分。他有一段时间不能吃东西,但这头发太厚了,分开它会很不舒服。
逻辑学家王浩(先生之路):金先生在1949前后追求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想。这两个理想是今天值得推荐和追求的。但我觉得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追求这么一对艰难的理想。
著名作家汪曾祺(收藏):金先生学识渊博,著作不多。除了一个大学系列的逻辑学,据我所知还有《论道》。
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殷曾这样描述金对他的影响:“在这种氛围中,我突然认识了商科老师先生。就像雾中见太阳!这对我一生的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不仅是逻辑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的教授,也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感的知识分子。在昆明的七年教学,严峻的审判,道德意识的召唤,真的铸就了我回想起来的性格和思想生活。就他而言,他是那么的老实,谨慎,随和,幽默,格调高。他从不恭维别人,对错也不含糊。”
哲学家贺麟(逻辑学):国内唯一一本新水平的逻辑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代新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镇是金。但与冯友兰以人生哲学为目标的理学建构不同,金的侧重点更多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其理论与新写实主义接近,但也有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金的理论成果可以视为中国现代实证主义的逻辑终结。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他很随便,教授不像他那么随便。有时他在讲坛上走来走去。你做梦去吧。有时他坐在教学台上,在所有人面前讲课。他还有一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还带了支粉笔,但是没用。
张申府:在中国哲学领域,金岳霖先生是第一人。
费正清(自传):(金)英语近乎完美。他能分辨出英语在语气、意思和表达上的最小差异。
胡乔木说:“我们党的队伍中有金这样著名的老学者,我们感到骄傲。希望全体科学工作者向金老学习,在学术上、政治上、工作上不断进步。作为金老的学生和中共中央委员,我祝贺金老,祝他健康长寿!”
后人的纪念
同名学术奖
为纪念金,中国金学术基金会和中国逻辑学会共同设立了金学术基金会。金学术奖设立于1990,主要奖励在逻辑学和现代哲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它是中国逻辑研究的最高学术奖项,也是中国享有盛誉的学术奖项之一。
人物故居
金故居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地区东罗泉胡同11号。它位于时嘉胡同东段的南面,由北向南连接时嘉胡同和干面胡同,长约360米。胡同的具体走向是:北起时嘉胡同,南转西再转南,止于干面胡同。清朝光绪年间,这里叫“东罗泉胡同”,“文革”中改名为“袁晶胡同”,后来又恢复了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