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中短篇小说赏析
《龙须沟》成功塑造了几个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有他或她的性格、外貌、思想、生活以及他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其中,程疯子是最成功、最动人的艺术典范。他曾经是一位有一定造诣的曲艺艺术家。因为他拒绝屈尊去侍候有影响力的人,他教他们打他。来到天桥上不肯给钱给胳膊,教恶霸把他打个半死。自从失业后,我一直住在龙须沟旁边的一个小杂院里。他诚实善良,但懦弱胆小;对现实不满,不战而屈人之兵;我热爱艺术,向往“沟不臭,水清,国泰民安”的那一天,但现实生活恰恰相反。痛苦和压抑需要发泄,于是他有了一系列疯狂的言语和举动。北平解放后,他重生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工作起来好像是一个军机大臣,但我担心他错过了法庭。全剧结尾,他创作并演唱了赞美人民政府的诗歌《朱来宝》,既展现了程疯子的精神面貌,又深化了主题。龙须沟还成功塑造了泥水匠赵老头的形象。解放后,旧社会的抗议者自然成为新政权的积极参与者和倡导者。这一形象的出现,显示了老舍创作思想的新进展。《龙须沟》是老舍最具影响力的剧作之一,也是建国初期中国戏剧创作的重要成果。“老舍先生良好的现实主义和独特的幽默技巧与他对新社会的高度政治热情相结合,使他在艺术创作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龙须沟为老舍赢得了声誉,北京市人民政府于6月5438+0951日+2月21日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作家,老舍在写出《龙须沟》后,坚持反映现实主义题材,推出了一些优秀的剧作,如《女店员》、《全家福》,但也写出了几部失败的作品,如《春华秋实》、《红院》。老舍在《主题与生活》一文中分析了错误的主要原因:“我考虑了主题本身是否具有政治性,但没想到我对主题的改编,所以当我的生活准备不足,想写这个主题时,我只好东拼西凑。”
发表于1957(含《收获》第一期)的三幕剧《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一座丰碑,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茶馆》取材于戊戌变法(1889)的失败,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通过对老北京一家“鱼台茶馆”兴衰的描述,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历史变迁。
在结构上,《茶馆》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这部剧不同于传统剧,自始至终没有故事和戏剧冲突,但人物众多,细节丰富,所以有人称之为“卷轴式作品”。一部三幕剧就像三组风俗画。三幅画面按照社会发展的时间顺序连在一起,成为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缩影。编剧选择了最有表现力的角度,就是鱼台茶馆,三幕都在这里上演。旧社会的茶馆是“三敌九流交汇之地,可以容纳形形色色的人。大茶馆就是小社会。”在老舍笔下的这个鱼台茶馆里,我们可以看到与广泛的社会生活有关的活动。从茶馆的变迁和茶馆里的人物、事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剧本场景的划分不是基于剧情发展的需要,而是基于时代,一个场景反映一个时代跨度很大。从剧情上看,场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三个场景有共同点。也就是说,他们都选择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一个短暂时期来展示自己的余生,他们更敏锐地感知到局势的变化和沧桑。
为了让跨度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茶馆》保持连续性和整体性,老舍做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处理:一是将三幅画面与鱼台茶馆的兴衰联系起来;二是在人物安排上,王利发、常和秦三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制作了三个独立的横截面,几个“次要人物下来,...这也有助于故事的继续”;第三,剧本内部的情感统一增强了该剧的整体感。“在一些喜剧因素下,有一种深深的悲伤;在悲伤绝望中,也有对光明的坚信——这是贯穿全剧的内心情感基调。
茶馆的结构不仅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使舞台活起来,有利于充分表现社会的多样形态,揭示各类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扩大戏剧的思想容量。《茶馆》独特的戏剧结构被称为“老舍戏剧结构”,在艺术形式上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茶馆》舞台上有70多人,其中有台词的有50人。这个小社会的形象系统是由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种人物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的。在人物设定上,老舍的原则是“尽量让每个人物说自己的事,但又和时代有关系”。“虽然人物讲的是自己的事情,但能帮助反映时代,让观众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时代的一点嘴脸”。根据这一原则,作者将全剧众多的人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贯穿全剧的王利发、常和秦三个主要人物。
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个精明圆滑的生意人。他在继承父亲事业的同时,也继承了父亲的为人处事之道:“多说好话,多表示敬意,受人喜欢,就不会出大差错了!”他一心要把祖传的茶馆经营好,于是做了几处改进(开公寓,加评书,准备加女招待等。)并竭力迎合世人。然而,他的一切努力都改变不了茶馆日渐没落的局面。这个“一辈子对人民百依百顺,对所有人俯首称臣”,“只为生存”的小企业主,最后还是上吊自杀了。“我没有做任何邪恶或不自然的事情。你为什么不让我活着?我得罪谁了?谁啊。..... "王利发的悲剧猛烈抨击了那个社会的残酷,同时宣告了顺民哲学的破产。
常爷爷是旗手。他虽然享有清朝“铁杆庄稼”(吃皇粮)的特权,但属于社会下层。他是一个诚实坦率、充满正义感和爱国热情的坚强的人,“主要是为了生活。敢为所欲为,专打不平。”戊戌变法后,他作为谭嗣同的傀儡被捕,在狱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与洋人作战。民国后,晚年以卖花生为生。这个“一辈子凭良心做事”“只希望国家长得像个孩子,不被外国人欺负”的硬汉,终于发出了“我爱我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如此悲伤的呼喊。
虽然茶馆老板秦没有出现在第二幕中,但他仍然是一个正直而有特色的人物。他原本是个财大气粗的年轻人。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这位进取的资本家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毅然卖掉自己的实业,集中资金开办工厂。然而,在一个极度腐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一是日本人与他的工厂“合作”。抗战胜利后,他的工厂被国民党政府充作“逆产”没收,最后连工厂都拆了,机器当废铁卖!剩下的只有咒骂和抗议:“全世界,全世界能找到这样的政府吗?”他的失败说明实业救国的道路在旧中国是行不通的。
以上三个典型形象,性格各异,人生轨迹各异。虽然他们奋斗了一辈子,但都以悲剧收场。全剧结尾,三位老人按照老人丧葬的规矩,撒纸钱“祭奠”。这不仅是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哀悼,也是对那个社会的无声控诉,是对那个即将逝去的时代的葬礼。
第二类是次要人物,多为反派,如唐铁嘴、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马、黄胖子、庞太监等。作者安排这些人物中的一部分人步其父后尘,“使这些社会渣滓在万恶的旧社会代代相传,从而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老舍的话)。
第三类是大量无足轻重的人。作者总是采用来了就走,挥之不去的方法,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剪影反映时代风貌。
《茶馆》体现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杰出的艺术成就,这使它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流作品之一”和“我们社会主义戏剧战线的骄傲和光荣”。《茶馆》是“中国社会主义戏剧艺术能够奉献给世界艺术宝库的一笔财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设有茶馆,1980年应邀赴联邦德国、法国、瑞士演出,1983年赴日本演出,引起轰动,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中国戏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与田汉、曹禺等著名戏剧家善于设计复杂、紧张的戏剧情节,构造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不同,老舍解放后的戏剧作品大多不是靠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而是通过塑造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取胜。他认为“你应该对人物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你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他们的声音和笑容。这样,戏就写好了。”老舍剧作中出现过的可观人物,大多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活的都是“这一个”。写人是什么样子,写人活着是老舍剧作人物塑造的高度。
“没有真情实感,人物是写不好的”,老舍常常把自己强烈的爱恨情仇倾注到人物塑造中。他在《勤奋立功》一文中说:“我只要遇到一个可喜的人,我就那么爱他,我总是努力让他写得比自己更可喜更可爱,甚至他的缺点也是可爱的。.....对于不幸的人物,我也从他的憎恶中找出他过着奇怪而美味的生活的原因,让他有道理,不觉得自己讨厌死。”《茶馆》第二幕,唐铁嘴对王利发说:“大英帝国的硝烟和日本的‘白面’,两个大国唯我独尊。这是福吗?”短短一两句话就把这个无耻之徒的丑恶行径画得令人肃然起敬,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精神毒害。
老舍在用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方面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尤其擅长“三笔二画一个人”。《龙须沟》中第一个出场的是丁思旭。她只和小姐说了三句话,她的个性和她凶狠的嘴皮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馆》里的沈导演只在剧尾出现过一次,而且总是说九个字:八个。好的,还有一本传记。作家从他的外表中汲取灵感,用八个带着外地口音的字,生动地刻画了这个自以为高贵自命不凡的国民党官僚的酸脸。
对话是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关系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老舍剧作中的对话都是用经过精心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写成的,生动、准确、凝练、朴实无华,具有高度的个性和鲜明的动作,有很强的幽默感和诗意。在旧社会,地痞和特务勒索老百姓是很常见的。《方明珠》、《徐龙苟》和《茶馆》三部戏剧都描写了这一场景。《方明珠》第二幕,宪兵班长利用放风筝队开场的机会敲诈钱财。《龙须沟》中,冯沟子强行从成太太的烟摊上抢烟,还对家里的人进行威胁恐吓。茶馆里,侦探宋恩子和吴祥子去茶馆抓人,王利发挡住了司机,于是趁机勒索钱财。这三组戏剧场景的台词都有很强的动作性。对于敲诈勒索,冯狗子是直言不讳的。他依靠恶霸黑旋风的力量胡作非为,表现得像个流氓。比起冯沟子,宋恩子和吴祥子世故圆滑。他们言辞温和,语气柔和,但优雅中带着凶狠。软绵藏韧,贪婪远在冯狗子之上。班长的勒索技巧甚至比他们还厉害。他可以抓住机会兑现一张支票(当时是一张废纸),名正言顺地上门勒索。他的语气绝对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身份和职业的不同,性格也因为“怎么说”的不同而不同。
老舍的幽默在文艺界是出了名的。建国后他的剧作,无论是话剧还是悲剧,都充满了浓郁的喜剧氛围。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茶馆》中,老舍的幽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宋先生这个充满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他用幽默的语言,在舞台上揭露了刘麻子、二德子、唐铁嘴、吴子薇、宋恩子等社会渣滓以耻为荣、以丑为美的无耻人格。老舍还大胆地将曲艺的一些技巧运用到戏剧中,为幽默的语言增添了几分民族韵味。即使是人物的几句话,一旦到了老舍手里,也会闪耀出机智幽默的光芒。
老舍非常重视戏剧的诗性语言,他自问:“写一个戏剧词,应该和写一首诗一样难。”他更喜欢“现成的,但有深刻含义的”词语。老舍戏剧的诗性语言是以“简单”、“清淡”、“浅薄”、“突出”的形式呈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