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简史和特点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传统剧种之一,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剧、汉剧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的优点和特长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徽剧于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入京,最早入京的徽剧团是安徽久负盛名的“三清班”。后来北京又有了“四喜”、“河唇”、“春台”等班,合称“徽州四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是在道光(1840)二十年左右。此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格式已经初步确立,京剧的语言特色已经形成,京剧的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具有京剧特色的剧目,第一代京剧演员也已经出现:余圣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学究的“三丁甲”,也有老演员和京剧。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徽调、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为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京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唱是黄儿和西皮,所以京剧又叫“皮黄”。京剧中其他常用的唱腔有南梆子、四平调、高八子、吹。京剧有1000多种传统剧目,经常演出的有300多种。其中,除了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京剧艺术家和民间作家创作的。京剧擅长用历史题材表现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剧本。不仅有全剧,还有大量折子剧,此外还有一些联台本剧。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丹、净、丑、武、时尚(跑龙套)七条线,再分为生、丹、净、丑四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