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面,出广长舌相是什么意思
佛学术语,梵语prabhu^ta-jihvata^,或 prabhu^ta-tanu-jihvata^,巴利语pahu^ta^-jivha。为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又作广长轮相。略称长舌相、广长舌、舌相。诸佛之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如赤铜色。
此相具有两种表征:
(一) 语必真实。
(二)辩说无穷,非余人所能超越者。大智度论卷八(大二五·一一五中):‘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何况乃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
扩展资料
广长舌相是三十二相其中一相,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义上的转轮圣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铁轮王和铜轮王这四轮王)才能具足三十二种胜相。
关于如何才能得到三十二相,这在佛教的经论中有不同的说法。如《菩萨善戒经》卷九、《优婆塞戒经》卷三、《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等,就说每一相都有其别因;也就是说,必须依着特定内容的修习,才能成熟三十二相。
《无上依经》卷下记载说,修决定无杂、谛观微密、常修无间、不颠倒等四种正业就能感得三十二相。
《菩萨地持经》卷十,谓由决定修、专心修、常修、无罪修等四种业所感;《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说是决定修、委悉修、恒常修、无罪修四种善修事业所感;或谓同一因所感,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云:“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无有差别,当知皆用净戒为因而能感得。何以故?若诸菩萨毁犯净戒,尚不能得下贱人身,何况能感大丈夫相。”
《大乘百福庄严经》中说,每修一百福,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即“百福庄严”。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百度百科-广长舌相
百度百科-三十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