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是哪首古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出自《画》,原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释义: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了鸟却没有被惊动。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画》作品评价:

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杨济东:此诗短短四句二十字,但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特别是用了几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以增加诗歌内容的张力和立体感、节奏感,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山有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所云是画中形象或自然实景,那么,作者用“远看”“近听”“春去”“人来”又为我们创造出了另一重世界。如此短小浅显之作,流传至今,不为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