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什么对前辈词人瞧不上眼?
李清照 李清照是词坛公认的女中豪杰,他写的词清新自然,有如水墨画般高雅脱俗,词风独树一帜,后辈词人多对其称颂有加。可他对前辈词人却统统瞧不起,在他眼里,北宋除了她没一个会写词的。她在其《词论》中列举了数位北宋名家,并一一指斥其不足之处:她批评柳永“词语尘下”,太俗了;批评欧阳修、苏东坡“皆句读不茸之诗”,他们写的东西根本不叫词,而是披着词皮的诗;批评晏殊的词没有铺叙;批评贺铸不够重典;批评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写的虚无缥缈,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那什么样的词李清照才能相中?我总结,起码的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语言脱俗典雅,精于练字。这是针对柳永而言的,柳永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俗,一是语言俗。李清照批评他“词语尘下”主要还是指语言俗。柳永写词往往把老百姓的大白话写进去,类似于今天我们说“干啥”、“咋的”、“扯蛋”一类的话。李清照出身名门,大家闺秀,这些词她是从来不用的。不仅如此她还千方百计的力求出新,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所谓黄花是菊花,菊花花瓣细长,也可以说是瘦。李清照说自己消瘦了,瘦到比菊花花瓣还要瘦,这种夸张比喻确实有新意,语言脱俗,
其次,读起来要好听,有音乐美。这是针对苏东坡而言的。词起初都是协律可唱的,讲求音乐性。但是到了苏东坡大胆改革,使得词脱离了音乐性,所谓的“自是一家”,而李清照批评他们说这不叫词,这是长短句格式的诗。词一定要符合音乐的特质,讲求轻重、清浊,李清照在具体创作中就是这么干的。不仅如此,她还在词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上搞创新。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字就好象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一样,把自己肝肠寸断的情愫通过这种音调的方式表达得淋淋尽致,这还真是前无古人的做法。
再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主要是针对秦观而言的,秦观的词中出现的事件往往无法指实,这类于李商隐的风格,像他的《鹊桥仙》,写牛郎织女,这牛郎织女谁见过啊?李清照认为这样不好,所以李清照的作品往往与生活联系紧密,像诸君熟悉的《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就是读者都能理解的李清照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他说自己一天傍晚喝高了,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结果驾着小船无意间跑到了一大片荷花中间,这时候有点着急了,使劲往外边划,惊动了休息在附近沙滩上的欧璐,纷纷飞起。读过之后,感觉这就是邻家小妹一件趣事,太熟悉不过。 李清照之所以谁都瞧不起,其出发点还是好的,他不想让词这种文艺形式变得不伦不类,希望词能保持原滋原味,词可以区别于诗,有它自己的独立性,所谓“别是一家”,为此她反对一切与之忤逆的词风,她撞的头破血流,遭来后世不少人的讥议。可不管怎样,词这种文学体式还是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地盘。但也不得不承认,李清照有些看法还有些偏激,甚至是矫枉过正,忽视了这些名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