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和功能
1.全方位叙事视角
这种视角最明显的特点是,小说的叙述者对小说中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了如指掌,不仅知道小说中所有细节的发展,还知道小说中每个人的心理动态。
叙述者并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而是像局外人一样处于剧情之外,客观地描述和介绍剧情、事件和人物。作为剧情、事件、人物、读者之间的中介。
因为叙事角度来自外部,角度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这样叙述者就可以跟着人物去表达他,也可以像隐形人一样,进入人物的内心去探索。这种叙事模式可以展现宏观场景和人物意识的微观流动。
因此,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可以让叙述者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也便于掌握广阔的生活场景,塑造众多人物形象,讲述复杂的故事线索。
2.第一人称体验视角
以第一人称视角,我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讲的内容仅限于我应该知道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对发生的事情给出自己主观的或有限的解释,但读者可以对“我”的主观性或局限性进行纠正或补充。
第一人称体验视角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局限性。读者只能看到叙述者视野内的东西,容易引起悬念。
这种叙述自然而亲切,让读者能立即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主角分享自己的忧与乐。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这种方式可以使情节的跳跃和推进、场景的变换更加自由,也便于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交织,有利于小说结构的紧凑和集中。
同时,这种方式将作者、叙述者和人物融为一体,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但这种方式必然会产生另一种局限,即在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涯中,叙述者“我”不可能永远是作家本人。
因为个人经历毕竟有限,作家不愿意放弃这种具有强烈审美效果的叙事角度。随着小说叙事的发展,虚拟的“我”应运而生。此时,作品中的“我”依然是小说中的主角,但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个“我”误认为是作品本身。
3.第三人称叙事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全知视角和上述第一人称视角的发展和融合,在刻画人物性格的作品中较为常见。它是由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亨利首先提出并应用于理论和创作实践的。詹姆斯在理论上将这种方式称为“意识中心”叙事。
在这种叙事模式下,叙述者所知道的内容与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冗余,叙述者只能借助一个或几个人物进行叙事,叙述者感知范围内的叙事也仅限于这一个或几个人物。
这种叙事方式的突出优点是叙述者可以体验到观众的体验,增加了主观情感描写,使艺术描写更加真实。
而且由于视角的承担者与作品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重合,使读者感觉仿佛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对话,使作品更加真实。除了主角在作品中充当叙述者,次要人物或事件的旁观者也可以充当叙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