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罕见生命力:罕病确诊 寻找基因之路
帕金森氏症的解药?科学实验证实大麻素有助症状缓解次世代基因检测商机大 市场规模年年成长性行为年龄下降 子宫颈癌也年轻化为何就是吃不胖? 科学家找到”减肥菌种”!
在特教班中,两个老师一边唱一边配上夸张的肢体动作,许多孩子都跟着老师舞动身躯,然而班上身形最小的孩子,只是瞪着一双大眼望着老师,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对声音 *** 也没有太大反应,这个孩子叫王鹏宇,快两岁半了,心智只有一岁大,连爸爸妈妈都还不会叫,因为鹏宇是个罕病儿,得到的是全台湾第一例的「怀特-萨顿症候群」。
「那个时候的冲击是,为什么是我的小孩?怎么别人要生一个健康小孩很简单,可是我们却如此困难。」鹏宇的妈妈黄惠龄看着自己的儿子,这是他们夫妻满心期待的第一个孩子,然而伴随其来,是巨大的人生考验。
唯有确诊也才能有医可循 简单的动作,黄惠龄总要不厌其烦,同样的话一遍又一遍,还要搭配手势,才有可能让鹏宇听懂!其实鹏宇的「不一样」,早在满月时就看出端倪——他的眼睛对不到焦、头围也太小,随着年纪增长,问题更是接踵而来,鹏宇不会翻身、手握不住东西,有睡眠障碍、情绪问题,明显发展迟缓,当时为了找出原因,鹏宇小小的身躯,几乎天天在跟检查奋战。 鹏宇爸爸王俊俨回忆起那段确诊之路,话语中充满著浓浓的不舍,「为了检查,他住院次数都比我一生住的次数都还要多,抽很多血、检查很多次,看了就很难过,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要受这种苦。」 然而这些住院、抽血与检查,却仍找不出鹏宇究竟是怎么了。台湾医界找不出答案,也心疼孩子一再受苦,夫妻俩决定自费花20多万元新台币,到美国进行检验。在美国,他们抽检一家三口的血液,透过「全基因检查」,最后才终于确诊鹏宇是罹患了罕见疾病——「怀特-萨顿症候群」,这种全球仅有10多个案例的疾病,鹏宇则是全台第一例,也因为鹏宇的确诊,2016年11月卫福部即将此病公告新增为罕见疾病。 「这是鹏宇自己原生的基因突变,医生说这只有30亿分之一的机率。」鹏宇爸爸认为,儿子未来的路势必比一般孩子辛苦,但至少确诊了,也才有医可循,「我们也才能安心的生第二胎。」 鹏宇的确诊,尽管是个很大的冲击,却压不垮这一家人!鹏宇的爸爸在香港工作,妈妈留在台湾全心照顾孩子,分隔两地没有让爱减少,妈妈把一家人的照片串起、用文字纪录下来,在妈妈眼中、鹏宇是「慢飞天使」,慢慢飞、不要怕,才能更清楚看见世界的美丽。期待有一天,孩子能在公园里奔跑、开怀大笑,那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
找寻基因漫长路也希望造福他人 鹏宇一家确诊之路耗时费力,而这也是罕见疾病家庭的缩影。罕见疾病,不仅患病人口少,而且疾病种类、特殊复杂,医师在判定罕病时,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资料来佐证,为了让罕病病友尽速找出致病原因,并进行相关治疗及照护,早在2001年,罕见疾病基金会就展开「国际代检协力方案」,协助需要至国外检验的患者,并于2009年开始推动「国内罕见疾病遗传检验补助方案」。透过与实验室和医学中心的合作,帮助罕病病友。 国内积极推动遗传检验,以让罕病即早确诊,也期许能因此能发现更多个案。新店耕莘医院病理科医师陈燕麟,本身也是罕病病友,这些年来更一直在为罕病的医学研究努力着。
今年34岁陈燕麟,国二那年,爱运动的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对劲,身体仿佛不听使唤,「我的跑步越来越慢,还比女生慢。」陈燕麟开始去做了一连串的检查,后来终于确诊,竟是全台不到百例的「肢带型肌肉萎缩症」。
「肢带型肌肉萎缩症」是种肌肉病变,四肢骨骼会随着时间萎缩,越来越无力,没有痊愈的可能性。陈燕麟被同学冠上「残障」的封号,饱受冷嘲热讽。到了高二,病况更是急转直下,连二楼的房间都走上不去,让他相当恐惧绝望。 情况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恶化,如今的他,想要起身,却使不上力,只能靠同事搀扶,但疾病病没有让他的世界崩塌。在家人的不断鼓励下,他才渐渐找到人生的方向,这几年他爬过长城,还参加了马拉松。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医学院,也当了医师,然后他开始思考:「我是医师,又是病人,如果不研究这个病,好像有些可惜了我的专长。」 与罕病对抗了将近20年,现在的他致力于分子病理诊断,并研究基因检测,他开始了解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于是两年他帮全家人做了检查,也意外发现,姊姊跟他患有一样的罕病。 「我帮我姊的未婚夫也做检测,他的基因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以后生下来的孩子顶多就是带因,只要这孩子的另一半没有带因,就可以确保下一代不会发病。」陈燕麟表示,罕病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许多罕病家庭因此不敢孕育生命。 对陈燕麟来说,他深知罕病无法治愈,只能冀望,透过医学的不断进步,减缓自己和病友们病况恶化的速度,也期待能持续行医助人,直到全身不能动为止!
国内遗传检验基金会开启确诊大门 罕病确诊后,透过疾病名称、病友才能搜寻相关资讯,掌握治疗方向,采取有效照护,也能进一步追踪家族遗传罕病的可能性,确保下一代的优生保健。 目前台湾有248种罕见疾病,有大约一万名罕病病友,而 *** 补助的检验项目仅有75项,恐怕还有罹患罕病的病友无法确诊,更深陷对疾病的恐惧与阴影当中。罕病基金会深感于此,积极推动国内遗传检验,盼能帮助罕病家庭即早确诊,罕病基金会也呼吁 *** 能够加把劲,与民间一同努力,让所有罕病病友,都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更能勇敢向前走。
文章引用:财团法人罕见疾病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