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萨

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在位的时候征服了整个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后来整合了希腊的力量开始东征,建立了史上有名的亚历山大帝国。腓力二世最终征服希腊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前337年成立“希腊联盟”,即“科林斯联盟”。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包括今天的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全境或大部,印度小部分。

亚历山大的东侵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准备东侵前夕遇刺身死。其子亚历山大(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继位后,以武力压服马其顿和希腊各地的反抗,加强了专制王权。接着于公元前334年春率步兵3万,骑兵5000开始远征波斯。这次远征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当时希腊城邦已经衰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自由民破产日益严重,破产者多靠行乞和各种零星工作糊口,或去当雇佣兵以求生路;而富有者也希望把这批使他们感到不安的社会集团打发出去。另一方面,马其顿贵族和希腊的富有者都热衷于发动战争,以便掠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此外,马其顿的统治集团深感希腊内部不稳,企图以发动对波斯的战争来转移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视线。

战争的时机对亚历山大非常有利,其时波斯帝国内部矛盾重重,统治不稳。帝国西部的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等地苦于波斯的压迫而准备依附希腊人,以便争取独立。帝国领域内各被征服地区反抗波斯统治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无休止的王位之争更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力量。

亚历山大率军侵入亚洲后,首先打败波斯军于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河畔。接着用外交笼络手段,使小亚细亚的一些城市不战而降。公元前333年秋,亚历山大的军队到达叙利亚,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率大军十多万迎击。两军会战于伊苏,亚历山大亲自指挥军队猛袭,大流士三世大败而逃。此后亚历山大率军南下,先攻占腓尼基,然后进军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回师东指,穿过叙利亚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发。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与波斯军相遇,发生了一次大战。波斯军队号称百万(实际上步兵骑兵合计约三十万),而亚历山大的军队不过五六万,但由于波斯军队缺乏战斗力,加之大流士三世指挥无术,结果大败。战后亚历山大继续东进,迅速占领了波斯首都巴比伦、苏撒。接着又占领波斯旧都帕赛波里斯,掠得12万塔兰特金银,并将波斯旧都的辉煌建筑付之一炬。大流士三世于公元前330年东逃中为巴克特利亚总督伯索斯所杀。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9年又进兵中亚,侵入帕提亚、巴克特利亚、索格地安那,遭到当地人民的抵抗。经过激烈战斗,亚历山大军队越过奥克萨斯河,经过马拉坎达到了查克萨提河。在奥克萨斯河附近,索格地安那部落屡次打败亚历山大的军队,战斗延续两年之久。中亚人民的抵抗使亚历山大军队无法在当地控制成片领土,而只是占领了一些据点。亚历山大向北扩张遭受挫折,便转向东南方。公元前327年侵入印度河流域,利用印度河一带诸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强大的波鲁国王也战败投降。之后亚历山大又妄图征服恒河流域,但士兵连年苦战,厌战情绪滋长,又受到酷暑、暴雨及热带病的袭击,迫使亚历山大不得不从印度河撤军。于公元前325年回到他的新都巴比伦,至此亚历山大东侵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