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的基本定义
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的通称,人体有12经脉,竖着分布于全身,是纵向行驶的主干道,属于大经脉,循行于人体深部,有确定的循行路径。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
络脉: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网络全身无处不至,是横向的,小而多。
浮络:循行于浅表,主要作用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孙络:最小的络脉。
经络的作用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十二经脉:
五脏为阴 ,六腑为阳;五脏所对应的经络全部属于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
六腑对应的是阳经: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膀胱经。
如何区分手三阴和手三阳?
人站立时是手在上,足在下;心肺在上方,对应的阴经在手;肝脾肾在下,对应的阴经是足。
手三阳:大、小肠,三焦经;足三阳:胃、胆和膀胱经。
由此衍生得来: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