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怎么样?请你和知道这件事的朋友谈谈。

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委省政府1985为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在全国首个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直接设立的本科院校。世纪之交,有着50多年历史的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渔业学校、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全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并入淮海工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淮海工学院已经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具有海洋特色的多学科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等多项荣誉。2010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淮海工学院为国家新硕士学位授权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西游记文化的发源地郭华山脚下。目前占地面积2246亩,固定资产总额654.38+0.28亿元,校舍面积52万多平方米。教职工1600人,学生20000人。有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学院、东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研室,设有57个本科专业和专业类别。

学校拥有一支热爱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兼备,理论与实践并重,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86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56人,其中高正116,博士160人。60多名教师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多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进入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被列为江苏省1333新世纪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蓝色工程”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被江苏省第十六届人才峰会高层次人才项目授予江苏省教育厅“蓝色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拥有省级高校“沿海经济与陆桥物流管理”优秀教学团队和“江苏蓝色采摘工程”创新团队。

学校规格齐全,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功能齐全。全校拥有各类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5万余台(套),总价值654.38+0.7亿元,其中单晶衍射仪、扫描电镜、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数控车床等精密贵重仪器设备654.38+0台(套),建成海洋研究船654.38+0艘(套)。拥有江苏高校基础课实验室示范中心5个,中央和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25个,包括基础化学、大学物理、生物、现代商贸与港口物流、机电综合实践等。图书馆藏书1.32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654 38+0.000余种。拥有超星数字图书馆、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万方、EBSCO、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系统,建成了江苏海洋与核能文献服务中心。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拥有主运动场地和第二运动场地、主体育馆、龙舟训练馆、瑜伽训练馆、篮球排球场、网球场等一批室内外运动设施,可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集体活动的需要。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绿化覆盖率达50%,生态化、园林化、节约型校园基本形成。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起步快、后劲足”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专业建设不断加大调整和发展力度。目前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3个国家级一级专业建设点,4个江苏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专业建设点。课程建设按照“拓宽基础、重视应用、强化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扩大课程总量,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拥有18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200多门校级精品课程。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稳步推进选课制、导师制、书院制改革。初步建立了数字化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和在线考试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灵活考试的空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次获得教育部和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2010第一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学生龙舟队获得混合组2000米比赛冠军。近年来,全校700余名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中国、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自2003年以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每年约有10%的毕业生考入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共有225名学生参加了西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苏北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和江苏乡村采摘计划。1人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1人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两翼,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贡献和技术支撑。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发展特点,优化学科结构和方向,确定海洋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地图学、地理信息工程等6个学科为江苏“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中心等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术实力雄厚的科技R&D和服务平台。省级“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中。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编写《江苏海洋产业发展与展望》蓝皮书。学校与共青团江苏省委* * *成立江苏省村官研究院,并于2010创办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园地,全国发行2万余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常年组织教师进入政府、企业、社区、乡镇开展社会服务,是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项目对口支援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服务型大学的新路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五年来,全校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年科研经费10多万元。全校教师在《美国化学会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000余篇,发明专利2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

学校坚持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努力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党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治校,扎实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充分尊重学术权力,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审计工作走在江苏高校前列。学校高度重视和维护学生权益,以帮助全体学生“成家立业”为宗旨,认真做好学生教育和服务工作,支持各类学生社团开展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和科技活动。成立了大学生帮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形成了助学贷款功能齐全的完整帮扶体系。有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公寓的住地工作,贴近学生实际服务,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卫生保健和餐饮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坚持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目前,学校与国外多所大学签订了教育科研合作协议,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数十所大学保持着友好交流关系。常年邀请外国文教专家来我校讲学授课。每年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多名教师参与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审工作。学校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州国家理工学院合作,提供“2+2”四年制本科教育,每年选派数十名学生出国留学,并招收美日韩学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全校师生正努力抓住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新机遇,充分发挥地处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的发展战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全力打造海洋品牌, 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尽快建成海洋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的多学科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