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们运动起来
方法一:以运动设施活跃校园文化。芬兰很多学校的操场上都树立起网状的运动设备,它不仅让孩子在运动时有不同的姿势,看起来既刺激有趣又具挑战性。
2016年我在芬兰坦佩雷市当地小学听课
2017年到访的芬兰赫尔辛基当地小学
2018年芬兰于韦斯屈莱市当地儿童活动地
教育设计师,在和学生商议后,把走道里的墙壁也变成了孩子们攀岩的场地。挑战学生制定有趣的游戏规则,比如只能踩黄色的点。
芬兰坦佩雷市当地小学
教师们更是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课间游戏活动。有的学生在课程表上,为自己添加一个运动项目,利用课间完成。
方法二:鼓励教师运用更多的校园设施和大自然环境,而不仅仅待在教室里上课。
走进芬兰教室,你会发现有很多健身球散落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这是因为芬兰教师提倡学生不仅可以选择任何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上课,学生甚至可以站着、趴着学习,身体处于自由活动的状态,大脑思维才能够“活”起来。
我在于韦斯屈莱大学附属小学听课时,老师更是跟我强调:“未来,坐着不动的教室将会成为历史,孩子需要更自由、更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不仅如此,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季节有偏好的现实,
· 春天里,小学生运动量增加,秋冬季节运动相对少;
· 秋冬,初中生的运动量增加(比如滑冰、滑雪),春天却不爱动。
芬兰教师会开展田野课、森林课、户外体育课等来平衡因季节变化带来的运动量减少情况。
最常见的是,秋冬季节,老师多带小学生到大自然中活动,在春天里多带初中生进行户外、田野调查活动。总之,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孩子们一旦进入户外,必然是身体和大脑并用。
方法三:运用科技支持学生运动与学习。在2010-2012年试点期间,Tuija Tammelin和她的团队就发现,小学生的运动量多于中学生。
为了提升芬兰中学生的身体活动,芬兰很多学校装有电子大屏幕来激发学生的身体动起来的兴趣。学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身体曲线,可以玩虚拟跑步、跳舞、拳击、VR游戏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初中生身上的能量得到释放,还调动了他们同伴间的互动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