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我是一只猫》作者的信息?

夏目漱石

夏目·宗介(1867-1916)原名金之助。他早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后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他的诗歌和散文被收集在《木片记录》中。65438年至0900年赴英国留学,致力于文学理论研究。结果出来后,他编了两本书,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1903回国,一边教书一边开始文学创作。小说《我是一只猫》(1905)的出版让他一举成名。夏目创作了十多部中篇小说,以及许多诗歌、散文、评论和短篇小说,反映了广泛的生活和各种风格。

中篇小说《兄弟》(1906)批判了教育领域的腐败和黑暗,而短篇小说《一百二十日》、《疾风暴雨》则猛烈抨击了明治以来的“文明”。小说《三四郎》(1908)、《后来的事》(1909)、《门》(1910)构成了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三部曲。小说通过三四郎目睹从山村到东京的教育弊病后的幻灭,帮助对政府和商人不满却无法摆脱对家庭依赖的家庭,追求自由的爱情却无法承受社会压力的痛苦,支持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悲观失望,描述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梦想、追求和失败。这部小说细腻深刻地描写了知识分子的内心活动。

夏目·索塞基关注下层社会,讽刺利己主义,抨击时代陋习。同时,他在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一种唯美主义的倾向。中篇小说《寄宿》(1906)通过画家的眼睛描绘了一个非凡而美丽的世界。它像《伦敦塔》、《幻影盾牌》和《一夜》一样浪漫、抒情、梦幻。描写世外桃源的作品,和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小说一样,其实是作家对黑暗现实不满的一种反映。

晚年写了《春分后三部曲》(1912)、《行人与心》、自传体小说《路边的草》(1915)和未完成的小说《光影》。与《我是猫》中的幽默和《三四郎》中的严肃不同,这些作品善于剖析人物内心,基调低沉,笔触凝重有力。

《我是一只猫》是夏目·佐世基的代表作。小说的主角是一只猫,故事由猫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没有完整的线索。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表达猫的所见所闻所感中,严肃的主题清晰地展现出来。

这只猫的主人米沙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喜欢安静,经常在家努力工作。他兴趣广泛,却一事无成。主持人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美学家”范馆、“理学学士”约翰、“艺术家”东风、“哲学家”杜宪。一天,资本家金田的妻子来到门前,请求苦米沙为她女儿的婚姻提供帮助。苦逼的米沙以为约翰会爱上金田小姐家是个笑话,就用亭子嘲讽她。从那以后,寄宿家庭引起了许多麻烦。一是司机妻子散布流言蜚语,哄骗辱骂主人;后来师傅的老同学铃木上门,劝师傅少闹;二是中学生被教唆到主人家吵闹,让主人很生气。猫来到金田家,听到金田夫妇的讨论,知道他们在愚弄主人。

主持人仍然与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如樊婷和约翰,并在他们的谈话和嘲笑中抨击世界,谴责资本家的可憎和侦探走狗的卑鄙。主持人有个学生,三平,要和金田小姐结婚了。他来邀请他的主人参加婚礼,但他断然拒绝了。猫在主人家里也很无聊。“人类最后的命运无非是自杀”,大师的说法大概是对的。醉猫想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在挣扎中死去。

围绕金田小姐的婚姻,作品强烈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傲慢和拜金主义者的势利。金田策划安排,最后要苦米沙“投降”,因为苦米沙冷落了他的妻子。他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有能力让人“生而死”,是因为他财大气粗。铃木对金田百般讨好,拍别人马屁,成了金田的间谍和说客。原因也在于钱。连猫都看到了,“我现在明白了,真的是钱让世界万物动起来了。”除了资本家之外,没有其他人能充分理解货币的功能并发挥它的力量。“作品批判了‘鼻子和眼睛都盯在钞票上’,‘只要能赚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没有理智、没有人情、没有羞耻感的‘最坏的人类’。

通过猫眼,苦了米沙的“固执”,冷月对时尚的冷漠,凉亭的玩世不恭,独道仙人的“彻底觉悟”,甚至铃木的自私和势利,不同的品质被凸显出来。苦涩的米沙人的嬉笑怒骂中包含着对拜金社会的嘲讽和对警探等军国主义暴力的痛恨,显示出正直的知识分子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质。同时,作品也对苦涩的米沙人的弱点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如缺乏志气、游手好闲、自恋、矫揉造作的优雅,但这是一种“苦涩的回味”,包含了作者自己的同情、苦闷和悲哀。作品成功塑造了日本明治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不满社会现状,却无法与民众交往的群体形象。

小说形式独特,以猫为主角,以猫的一生为叙事框架(从我出生并生活在苦不堪言的米沙家开始,到我不小心喝啤酒掉进水缸淹死为止),新颖独特,流畅生动。猫的论点看似散漫,其实很散。猫不仅起着旁白的作用,还起着解说的作用,还起着连接故事的作用。独特的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小说语言幽默讽刺,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幽默文学和英国讽刺小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