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的创作背景?
《红灯记》,唱遍、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部戏是根据1963年沈默君和罗静两位先生创作的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成,它的家喻户晓的程度在中国内地无与比肩。
2004年上半年,我的朋友朱昭宾先生在珠海给我打电话,问我愿不愿做电视连续剧版的《红灯记》,我在电话里支支吾吾了半天,既不敢肯定要做,也没有否定不要做。我平常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每临大事也算是有静气,但眼前面对的这个题目太大了,我实在没有胆量一诺千金,经过电话中四十多分钟的交谈,我终于说出了一个“那就做吧”,这一声承诺耗费了我三年的时间。
这部耳熟能详的《红灯记》,在中国,任何一个上了四十岁的人张口都能唱得出它的主要旋律;很多人对剧中的台词可以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对它的故事更是了然于心。真可以说每人心里都有一盏“灯”,每人都有权做审判官。改编的难度显而易见。
有胆量触碰、改编《红灯记》,真的需要很大的胆量,光创作剧本就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它经历四任编剧、五易其稿才勉强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剧中的李玉和扮演者吴京安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勇扛红字招牌的人,从《红旗渠》到《红旗谱》又到《红灯记》。这部《红灯记》差点把我压垮了,它给我的压力太大了,在我接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知道‘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尽管意识到了,但在分量上还是低估了,我是在斗胆再造一个人们心中的‘神’。”他说得很对。
我深深地知道,无论把《红灯记》拍成什么样都会有人看,都会有很高的收视率,这是由于人们的怀旧情节在起作用,我们不可以滥用和亵渎观众心目中时代留存给他们的神圣的偶像,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对它作出自己的评判,以往红色经典的改编都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绝不可以做一部挨骂的作品。
虽然说改编《红灯记》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一点有利条件,前面那么多红色经典剧作的改编,前赴后继,为我们趟出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我们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最后,剧本定稿以后,我们征求了各方意见,尤其是原作沈默君和罗静先生的意见。沈默君先生对剧本的评价是:“电视连续剧《红灯记》的剧本创作。创造性地发展了原作。改编的不错,其剧情是煞费苦心的。基本上是围绕三代人护送密电码故事展开的。在故事情节调度上很见功力。悬念一个套一个,在以往电视连续剧创作上从未有过的悬念迭起。可以称得上是悬念电视剧。这可能也是一种创造、一种推陈出新吧。我向你们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