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爱情小说
《乱世佳人》可以算是人类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之一,国内很多老影迷也很熟悉,所以在美国的地位更高。就像一些中国影迷经常计算,如果计入通货膨胀率,少林寺将是中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一样,许多美国电影从业者认为,如果计入通货膨胀率,《飘》将是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
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造成了“种族歧视”。这里可以简单重复一下原因。简而言之,这部电影是一个爱情故事。本来主线和种族问题无关。不过男女主角活跃的时间是美国内战时期,女主角被设定为一个南方农民的大小姐。所以牵扯到很多女主角斯嘉丽的家庭生活,导致她们家出现了黑奴。
影片中的情节是奴隶主和黑奴的生活非常和谐,影片的整体基调对南方的旧制度有很高的认同感。反而对北方内战胜利后南方的毁灭有一定的留恋。因此,许多反种族主义者认为这是在美化南方的奴隶制,遭到了抵制。在如此敏感的关头,被下架了。
此外,饰演斯佳丽家的黑人女仆的女演员海蒂·麦克丹尼尔(Heidi mcdaniel)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女性。
但是,如果不是特别提到,恐怕很少有中国影迷会想到这一点,无非是把这部电影当成了爱情电影。但既然拿出来了,就说奴隶制真的美不美吧。
《乱世佳人》的主线是爱情,但作为电影史上著名的制片人,包括川普的《寄生虫》奥斯卡,他也觉得美国现在出不了《乱世佳人》这样优秀的作品,而且绝对不只是单纯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故事所描绘的背景,对奴隶制的怀念,对旧南方的怀念,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也不是很小众。
当然,也有人认为白人奴隶主怀念旧制度很正常。毕竟他们是被压迫的阶级。但是事情真的没那么简单。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研究证明,黑奴解放后,被解放的黑人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下降的,要赶上南方蓄奴时期的生活水平需要很长时间(近100年)。
虽然废除奴隶制在道德上是绝对正确的,但绝对的道德正确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绝对的利益增长。有时候,从纯效益的角度来看,落后的制度很可能会优于先进的制度。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种观点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就像某些为了吸引眼球的无良媒体一样,制造一些夸张的科研成果来吸引眼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确实有做这方面研究的著名学者,比如199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计量经济学领域的大师,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沃格尔。
他最擅长的研究是通过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历史问题。他曾经研究过美国废除奴隶制后美国生产水平的变化和黑人生活水平的变化。
首先是生产力的问题。按说,奴隶制作为一种落后的制度,其生产力应该更低。但vogel通过引用数据发现,南方使用奴隶的农场效率比北方自由农场高35%左右。因为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落后,事实上很多南方种植园都建立了很好的奖惩制度来鼓励奴隶工作,工作会根据年龄来划分。青壮年承担的工作较重,而童年和老年的工作量较轻。此外,据统计,一般被认为生活在被鞭笞痛苦中的奴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悲惨,平均每个奴隶年被鞭笞0.7次左右。
而且不仅仅是效率的问题,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奴隶制废除后,黑人的生活状况比以前更差,这体现在预期寿命的变化上。他在《十字架上的时间: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经济学》一书中,通过引用材料表明,在1850年内战之前,美国新生黑人奴隶的平均寿命为男性35.5岁,女性38.0岁。1900年,距离宣布废除奴隶制已经过去了40年。美国黑人男性平均寿命为32.5岁,女性为35.0岁。
与白人相比,在1850,白人男性预期寿命为40.4岁,白人女性为43岁。虽然明显高于黑人,但差距并不大,平均差距在5年左右。1900年白人男性预期寿命为48.2岁,女性为51.1岁,差距拉大到15岁以上。
所以也就是说,奴隶制废除40年后,从奴隶制中解放出来的黑人的生活水平不仅比解放前有所下降,甚至越来越被白人所抛弃。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如果说为了奴隶制而牺牲生产效率是出于道德考虑和平等,那么大家的生活水平会一起下降,但结果是黑人和白人的生活条件差距拉大了。
另外,我还可以看到一种说法,在19世纪中期,也就是1850年左右,美国黑奴的年平均肉类消费量为179磅(81公斤),更不用说南北战争后黑人的肉类消费量急剧下降,远高于当时的欧洲白人,甚至一直到20世纪中期。美国的平均标准只达到了1000年前黑奴的标准。即使在今天,年均81kg的肉类消费量,在各国中也能排得很靠前,达到西欧国家的标准,也比大多数国家(比如中国)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黑奴的营养条件也是非常好的。不过考虑到我暂时找不到这个统计数据的来源,这里只是列出来作为参考。
罗伯特·沃格尔(Robert vogel)的相关研究自然引起了很多争议,但他本人表示,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是负责任的,只能给出最初的结果。
此外,关于vogel教授还有两件小事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一个是沃格尔教授本人娶了一个黑人妻子;一个是沃格尔教授生前非常看好中国的发展,甚至预言到204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占世界GDP的40%。
当然,沃格尔的所有言论在这里都不是绝对的。沃格尔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对比北方和南方的农场,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南北方气候不同,南方的气候更适合种植棉花,而且当时是热门出口,所以高产不能解释为雇佣制带来的效率问题。
而黑人生活状况的下降,在解放后的50年左右,几乎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统计事实。沃格尔不是唯一一个做过类似研究的人,但他是最著名的一个。
那为什么呢?为什么落后的制度比先进的制度更有效率?这是有一定原因的,那就是当时南方棉花产量丰富,也是美国的出口支柱产业,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当然,这只是说明农民可以给奴隶钱,但不代表一定要给。除了生产力因素外,我们还必须考虑雇佣关系的问题。
奴隶作为奴隶主的个人物品,是终身雇佣制下的消耗品。奴隶主会从保护自己财产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奴隶主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需求。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所有的人都是自由劳动者。用完了,只需要发工资。他们不需要支付一大笔钱作为“收购”一个员工的成本,也不在乎劳动力的消耗。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往往有这种自信,所以在法律和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早期,适应社会并不比“磨炼”了几千年的奴隶制好多少。从希腊罗马时代,甚至更早,西方就是奴隶制,也经历过过度压迫下的奴隶起义问题,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调整延续生命力。
再比如,在当时的美国南部,只有5%的白人实际上买得起奴隶。这些大家族的奴隶就像大企业的员工,而其他白人则是小企业主。大企业普通员工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比小企业主差。奴隶制废除后,每个人都是自负盈亏的小企业主。就算白人不是农民,也还是有点积蓄的。虽然大家都被剥削的很惨,但是平均资本还是比刚解放的黑人多。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被逐步拉大是合理的。
后来在19年底和20世纪初,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了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是要非常严肃地强调一点,那就是这篇文章并不是在为奴隶制辩护。奴隶制的存在是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获得额外价值的制度,他们有权杀死和扣押奴隶。毫无疑问,这个阶层的存在是错误的。
但是,从经济和功利的角度来看,向更先进的系统的进步不会一步到位,而是要付出血与泪的代价,可能需要100年。改革的成功会让200年后的人受益,但前50年的人可能只会感受到巨变带来的苦难。
这也是我们不能强行乱世佳人的原因。它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刚刚经历了大萧条,所以对旧时代有特殊的留恋是合理的,更何况这种违反直觉的诉求,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探索真实的历史。而且《乱世佳人》的成功在于主要情节的内容和人物塑造,而不在于为奴隶制辩护,尤其是当罗伯特·沃格尔这样的经济学家可以用数字得出奴隶制没有那么“落后”的结论,不追求绝对真实的文学作品。二级剧情有些瑕疵,应该可以接受,如果是真的就不用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