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走婚?
走婚是母系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性的“离婚”是传宗接代、繁衍后代的一种方式,但与其他共同生活多年的民族夫妻不同。他们黄昏时聚在一起,返回陈冲,黄昏时离开。摩梭人结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珠”落户;一种叫“阿夏”的异族婚姻。无论哪种婚俗,都要举行一种古老的仪式,叫做“藏巴腊”,意思是:祭拜灶神、菩萨、祖先。这个仪式在女方家里举行,通常是在半夜。不请客人,不送礼,朋友不出席。这个礼仪是男方家请一个见证人把求婚者带到女方家。当然,青年男女早已有了感情,没有媒妁之言,没有母亲叔叔的命令。他(她)们的母亲和叔叔们在举行仪式前也表示理解和默许。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按规矩把礼物放在壁炉上方的壶堆平台和礼拜堂的祭坛上,向祖先、壶堆、长辈、母亲、叔伯、姐妹鞠躬,然后接受长辈、姐妹的祝福。送的礼物一个给长辈,一个给老少。你的心上人“阿霞”一定要按摩索人的装饰,从头到脚的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用摩梭麻布精心编织的具有摩梭特色的花带。女方家绝对不会给男方家摊派钱财。他们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情感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证人向“阿霞”的母亲和叔叔们坦白后,从此男女都公开了。《阿霞的婚礼》没有邀请嘉宾,也没有安排。这个古老的习俗简单方便,整个仪式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现在我们来谈谈“阿朱”的落户婚姻。年轻的摩梭男女在“结婚典礼”后从各自家庭搬出来住在一起,或者男方住在女方家,也有女方住在男方家,但后两种很少见。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养育了下一代。这种定婚叫“阿朱”定婚。
《阿霞的婚礼》:每当夜幕悄悄降临,这个家里的成年男子都出门了。其中有去自己“阿霞”家的叔叔、哥哥、弟弟。其他姐妹正在家里等待她们的“白马王子”的到来。她们晚上特别忙,尤其是当父母的妈妈。她们要照顾叔叔、哥哥,要照顾老母亲、姐姐、孩子,还要接待自己的“阿朱”(丈夫)来幽会。
如果仔细观察摩梭母系家族的夜生活,不难发现一些规律。对于那些在外面敲门的男人,或者客人,老伯伯们是绝对不会开门的,也不会问是谁,家庭主妇们也不会理会。只有当你在门外喊几声,那意味着你是外国客人,家里的老人或孩子才会给你开门。家里有很多成年姐妹,但也有很多幽会的“一张纸条”,各有各的暗号和表达情意的方式。要不是它自己的“一个音符”,他是不会被允许进入自己的闺房的,而顾仁娘的闺房门只有在信号好的情况下才会被轻轻打开。老弱妇孺住在大木桩平房的母屋里,对院内的事务都不管不问。
在这里,没有“第三者”,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则,更没有所谓的嫁鸡随狗。男人和女人住在他们自己的家里。你不靠我养他们,我也不靠你活。天下男人无处不在,东方“女儿国”的女人任我调遣。有了这些感受,人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摩梭人没有离婚、丧偶、无人照看的孩子、财产继承、流浪儿童等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性观念和道德标准,和我们完全不同。在他们的氏族中,大部分“阿莎”和“阿珠”是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但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明确。在一些村落和宗教的家庭结构和婚姻现实中,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男人既不是名副其实的丈夫,也不是名副其实的父亲。他们对妻子负责,对孩子尽责,被扔进泸沽湖。在生活中,男人可以想走就走,想回去就回去,什么都不用做。一旦女朋友不肯关门,或者男人喜新厌旧,旧的感情就会消失,只剩下春梦,这也是一个谜。
在他们那里,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与经济关系关系不大,结合是自由的,双方自愿的。离婚更是没有瓜和葛,不会发生纠纷。男女双方都有主动权,社会和家庭不干涉。即使发生纠纷,母亲和叔叔都会妥善处理。组合不是为了谋生;离婚不会危及任何人的生存,经济再富裕也不会为他们的融合建立可靠的基础。摩梭“阿霞”婚姻之所以合则合,分则离,情感是先导。所以,一些摩梭人在没有孩子之前改“阿莎”“阿珠”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就不能轻易改了。夜幕降临之下,黄昏时分,年轻女性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许多夜间使者在清晨来来往往。在他们的性世界里,不像我们普通人认为每个女人都能爱,每个男人都能要求。他们的求偶方式是在生产劳动、工作学习、走亲访友、经商等活动中进行的。在互相了解,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后,互相交换一些礼物,比如手镯、项链、戒指、手表、衣服等。这些东西只有他们两个。随着男女之间的感情逐渐加深,见面的次数越多,有的情侣会稳定到一生。如果你甜言蜜语,不诚实,无能,长期游手好闲,回父母家会很失望。“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结构中的事实,是当代人无法想象的。实行免费“走婚”的秘诀在于,母子无后顾之忧。“母系家族”是每个人的庇护所。对于成年男性来说,“母系家族”是他们生活、养老、死亡的最佳乐园。当然是男人,为什么不呢?这也是他们“离婚”的习俗能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摩梭男孩和女孩在这个母系家庭中由他们的祖母、母亲、叔叔和姐妹抚养长大。他们有集体主义和互敬互爱的美德。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教育要尊老爱幼,服从母亲和长辈,根据幼辈的需要分配食物和其他东西,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这些习俗和道德标准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近年来,虽然受到外界的影响,莫峻人的社会相对于外界还是比较稳定的。我统计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泸沽湖上下的自然村,只有1人被劳教三年。在这50年里,整个行政村近1000人中,只有1人犯过轻罪,而不是重罪。所以晚辈的思想从小就离不开长辈的良好教育。
无论是过去的人民公社,还是现在的生产队,还是个体经济,摩梭人都保留了“* * *农耕分食”的古老形式。这种生产劳动过程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识的机会,爱情就在这种土壤中诞生了。他们团结互助、朴素大方、热情慷慨的美德蔚然成风,真挚感人,令人羡慕。
当男孩和女孩达到13岁时,“母系”家庭会为他们举行“成年礼”,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裤子。这个仪式对摩梭人一生都很重要。“搭桥仪式”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举行。公鸡第一次啼叫时,母亲叫醒孩子洗脸梳头,木堆壁炉里的火正熊熊燃烧。我的叔叔们带来了大“猪肥”肉和一袋食物,我的奶奶和妈妈带来了新裤子和新裙子,在锅堆前祈祷后穿上。
女生13岁之前扎辫子,之后开始扎长辫子。以前用的是黑牦牛尾毛,现在改成黑羊毛,用黑丝织成大弱头,裹上大包头,穿得像个成年女人。母亲让姑娘站在第一间屋子正中壁炉右侧的“女神柱”旁,脱下旧长衫,穿上右边开口镶金边的黑金丝绒或红金丝绒短上衣,一条白色或天蓝色的百褶裙,一条宽大的绣花红腰带,一条大辫子头上传一朵红花。摩梭女孩穿的白色百褶长裙,衣服,头都很好看。
对于13岁以上的男孩子,他叔叔脱下长布衫,穿上短外套,阔腿裤,系上彩色腰带,就像大人一样。举行成年礼的孩子,必须一只脚踩在五花肉上,一只脚踩在粮袋上,表示以后有饭吃,有衣穿,接受母亲和长辈、兄弟姐妹的祝福,向长辈行礼,向“锅桩石”行礼。然后,大人会带领他们走亲访友,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和礼物,最后招待他们。因为地域的关系,“成人礼”有些地方不一样,但大体上还是一样的。
这些古老的礼仪使男孩和女孩接受了成人教育的第一课,从此迈出了人生的一步,进入了青春期,成为了母系家庭的正式成员。女孩从妈妈那里学习理财的技巧,男孩从叔叔那里学习男人应该知道的知识和技巧。这些都是直接体验,可谓“身教”。
当一个女孩到了13岁的时候,她的妈妈们会说:“小鸟出巢了,该学会自己飞翔了。以后不要玩小娃娃了。”到了十七八岁,她们的母亲或祖母就不允许她们睡在大木平房的大壁炉旁,要她们住在门楼上专门为女儿准备的闺房里。那时候会有男青年整天盯着他们,托人或者动用各种人脉送礼物。在这个国家,女孩永远不会取悦男人。男人主动上门。如果一个女生真的喜欢你,她会给你一个承诺,让你去她家求婚,举行“婚礼”,约定晚上秘密见面。你一去,她就给你开门,一开就是一百年。从此他们的关系公开化,不再偷偷摸摸。你来的时候,请坐在木栈房的大平房的壁炉旁边。妈妈会给你杀鸡宰羊煮猪肚,叔叔们会给你倒酒喝...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三天,就要给孩子洗身体,这就是所谓的“打三朝”。我舅舅给它起了名字,带它出去晒太阳,在院子里散步。满月后,孩子的“阿日”(意为奶奶)扛着猪肉,拦着羊,扛着鸡和孩子的生活用品,带着给奶奶、妈妈、叔叔的礼物来看孩子。
在他们的宗族中,“阿达”(父亲)认为,孩子应该举行一个仪式:先敬祖先,然后请邻居和老母亲吃饭,让村民知道娃娃属于谁的宗族,但不能把孩子带走。孩子是这个母系氏族家庭的一员,男方家庭永远不能把孩子带走。到了这个时候,有些男人会留在女方家,但不会太久。如果到了女方家,“老公”的地位很低,就得处处小心,处处守规矩,处处守规矩,完成主妇交给的任务。木栈房客厅壁炉旁,“女婿”只能盘腿坐在较低的位置,主妇给他夹了一块吃的。如果这个“女婿”各方面表现不好,他就会灰溜溜地回到妈妈身边。这就是“出去结婚”的全过程。现在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男女,作为工人、教师在外面都是一夫一妻制,农村也有一部分男女是一夫一妻制,大概占30%左右。自解放以来,各种习俗不断演变。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变化,从群婚到血缘家庭到普那路亚家庭,再从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今天,一夫一妻制在全人类广泛实行,但在泸沽湖,仍保留着具有古代早期对偶婚特征的“小啊”婚姻形式。
“小啊”是泸沽湖摩梭人中有恋爱关系的男女之间的互称。它也被称为“肖波”和“小啊”。婚姻的显著特征是亲密伴侣之间没有婚姻。无论男女,还是属于原生家庭。结婚的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做客,住下,第二天早上回自己家。因为婚姻是靠男方的“走婚”实现的,所以当地人也把这种关系称为“走婚”。双方生育的子女归女方。母亲的姓是收养的。一般男方不承担抚养他们的责任。男人或女人“秀”的次数或多或少。双方关系不固定。
这种婚姻关系不受父母和亲戚的干涉和强迫,也不太注重对方的家庭地位、身份和地位。选择更注重家庭(禁止有母系血统的男女交朋友),看重对方的人品、才华、长相等。和阿秀交朋友,最大限度尊重女方的意愿,一般放弃女方的爱恨情仇。阿秀关系的建立相对自由,以感情为主。在工作过程中,在翻山翻海等节日里,在日常生活和相互帮助中,或者因为对方勤劳老实的性格,或者因为对方帅气的外表和活泼的性格,都可以表达想和阿秀交朋友的愿望。一般男方送女方花头巾、衣服等礼物,如果对方愿意接受,就可以确立关系。如果女方感兴趣,也可以大胆地表现出来,比如主动从男方那里“抢”一支笔、一条毛巾;或者主动给男方送自己的绣带和熟食;如果对方愿意,也可以确立关系。另一种形式是,一男一女在和“阿秀”交朋友时,要先请人履行一种被当地人称为“Sasoga”的程序(意为交换东西)。男方看中女方,要让媒人给女方带一件衣服、腰带、鞋子、茶叶等物品到女方家,向女方母亲说明自己的目的。母亲应先询问女儿的意见,如果女儿同意,她会立即接受礼物,并回赠一条亚麻布裤子和一条女方自己做的亚麻布腰带。穿越“佐佐木”的男人第一次拜访阿秀,一定要邀请寻求帮助的人或者是自己的亲密男友,并带上茶水和糖果。同时,男方带来的茶叶和糖分发给村里每家每户或者只分发给自己的亲戚,说明他们的女儿有“阿秀”。睡着的时候,女方的母亲或姐姐会把男方送到女方的卧室——温室。当男小啊拜访女小啊时,在最初阶段,他总是避开她的叔叔和哥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可以随便起来了。建立“阿秀”关系更自由,终止这种关系更方便。相处一段时间后,如果双方觉得不合,冷漠或者破碎,无论男女都可以结束这段感情。一般来说,如果男方不想维持“阿秀”关系,只要对女方说“我不会再来了”就可以了。或者长期不去探望女方,婚约自行解除。如果女方不愿意,你可以当面告诉男方“你不想来”,或者他来访时,不愿意或拒绝进入温室,男方感到厌烦,要理性退出。在和“阿秀”交友期间,无论男女,如果知道对方在找“阿秀”,一般都会送一个用亚麻布包裹的小包,里面放上木炭、辣椒和鸡毛,以示警告或分手。如果对方愿意悔改,就应该向送包裹的人道歉,这样我们才能和好。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还处于原始状态,但今天并没有特别的“出嫁”习俗。“小啊”为何历经沧桑后结婚,在湖口摩梭人中依然存在,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未解之谜。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运用现有的各种人类学理论进行分析。然而,得出的结论似乎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詹永旭先生进行的调查最为详细(1963、1965和1976)。他对永宁湖口、平坝沿岸的六个乡镇,964名女性,785名男性(1740)的婚姻状况做了调查。结果,65,438+0,285人(730名女性和555名男性)通过阿修结婚,占73.5%。至于阿秀的婚姻为什么能长久,他认为有五个原因:一是摩梭人的母系社会还没有完全解体,外部影响还很微弱;二是社会生产力落后,个人私有制尚未形成,但以家庭集体所有制为主;第三,妇女仍然是寻求生活资料的主要力量;第四,血缘关系让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第五,上层敬酒不反对阿秀结婚。
虽然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为什么外界的影响对摩梭母系社会的影响如此微弱?为什么很多生产力比摩梭人低的民族已经进入一夫一妻制而摩梭人还在实行走婚?为什么大部分摩梭人愿意选择婚姻而不是其他形式的婚姻?这诸多疑问,至今仍是摩梭婚姻的谜团。
湖谷湖养大的摩梭女儿,美丽、坚强、勤劳、善良,海洋般深邃。他们在自己的温室里编织一个女孩的梦想,实现她真挚的爱情。他们没有古代圣贤留下的条条框框,没有孤独,没有失落的烦恼和悲伤。他们不想要任何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他们不会成为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奴隶;他们按照自己淳朴的天性和自己内心的指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工作、生活、恋爱;在母亲湖的景观中最大限度的展现你的淳朴自然;在摩梭人最盛大、最热烈、最欢乐的庆典——转山节上唱歌、跳舞,享受生活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