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种实践(读后感)

晚上收音机里,温暖的话语勾起了我的悲伤。

我很佩服过自己生活的朋友。我只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的无知,胆怯,迷茫。

后来经过多年的摔打,我已经30岁了。虽然我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我充满了羁绊。这时候,活得高的欲望更强烈,然而,活出自己似乎更难。我真羡慕冯小刚有资格任性,只为自己。

少年时代的压抑已经成为一种性格,越痛苦越渴望自由。

各种工作的经历丰富了我的生活。今天的工作状态和我曾经想象的一样。我充满希望,安慰过去的悲伤。

时光飞逝,时快时慢。我的一些至亲已经老了,很难再相见。只有那些老歌能让时间凝固,我和时间一起奔跑也只有孤独相伴。

我总是想很多,想弄明白。让你的思绪飞一会儿,或者走一趟,答案就在下一个地方,或者另一个时间。

每个人都想过自己的生活,但现实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枷锁,束缚着你的手脚,禁锢着你的自由,带给你很多迷茫。

我们抑郁,我们焦虑,我们思绪万千,都是为了打破枷锁,活出自己。

当我们沉浸在情绪中的时候,往往没有注意到,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我们口口声声,念念不忘的呼吁。

战友羡慕朋友的任性和潇洒的生活,感叹冯小刚可以充分绽放自己。战友不释放自己吗?不完全是。同志们一直在追求,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现实不会完全配合。每个人都不随心所欲,这很正常。

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和快乐时,那种成功和快乐可能是你作为旁观者的放大评价。

你的朋友可能纠结焦虑,冯导也可能担心后悔。

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心智模式。生活的各种信息本来是无差别的原材料,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模式不同,虽然输入的是同样的信息原材料,有的输出的是沮丧和抑郁;有的输出平淡无奇;而其他人输出高士气。

情绪越激烈,越容易偏离需求的焦点,最重要的需求可能就在你的视线之外。

“静而稳,稳而智……”如果你不能被情绪所控制,你心中就会有智慧,满足真实的需求。

生活可能是一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