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水的日子散发着淡淡的幸福”呢?

夏天很安静。似水的日子散发着淡淡的幸福,在鸟语花香的清晨,我喜欢倚窗品着一杯茶的清香,看着白云在天空中轻轻飘过,让时间在指尖静静流淌,让一颗被尘世烟火渲染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沉思着内心的温柔,拥有一段宁静的时光。

一直认为,最好的心态不是躲避车流,而是在心里树篱种菊花。世界的纷扰总会让人疲惫。找一个悠闲的午后,关上心灵的窗户,隔绝尘世的喧嚣,一杯清茶,一本书,一首陈瑞的《鱼水情歌》,这是一段安静的时光。

茶,可以品味生活的所有味道;书籍可以找到灵魂的皈依。怀里轻轻抱着一米阳光,带着一股书香,让你的思绪在季节里轻飘飘地流淌,生命就会在这悠闲的时光里优雅地变成一朵花。

在小雨和红尘中,看一朵荷花的别样,享受一抹山水的灵气,让风吹走疲惫,让云吹走眉间的烦恼,把美好写成诗,记住一路的温暖,用干净的文字遇见自己,让时间的笔在岁月的纸笺上写下沧桑,把快乐独自留着,文字芬芳,是人间的好时光。

行走在世间,经历一切,寻找一切,最美的就是拥有一颗淡泊的心。光,在岁月里;安静,在我心里;而清欢在眉眼之间。在流年里摘一朵花,褪去指尖的浮华,拥抱一份闲适诗意,与时间共饮,对花微笑,在时光的角落里,寻找一个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任时光流逝,蓦然回首。希望我们还有一颗清澈的心。

夏天很安静,半夏开花。半夏季节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是思念的芬芳,洁白的花瓣诉说着阳光下纯真的真情。这种浅浅的感觉,很像那些年青春岁月里对人生的第一次认识,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思念,也会随着这淡淡的荷香蔓延开来。

半夏也是苦夏。我无法准确解释,但我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像一幅高分辨率的画面,经常出现在我的面前。

在半夏,每一分钟都已经沉淀在灵魂深处,就像一粒种子藏在泥土里,默默发芽,然后变成新绿。

半夏在农村,三伏天最为突出。干热还在继续,烈日当头,热风猛烈地吹着。扛着锄头,村民们被安置在杂乱排列的田地里,看着枯萎的秧苗,盼着一场透雨。锄头一拉,尘土飞扬,汗涔涔,留下一点湿痕。

几场夏雨过后,气温攀升到了极点,湿度也逐渐饱和。上面烤,下面蒸,真是受不了。“我只听到声音,却看不到说话的人。”庄稼,一块一块,一垄一垄,农民在希望的田野里耕耘着热量,也在耕耘着希望。偶尔有一辆夏风经过,庄稼都被挡住了,没有一丝凉意。

土黄色的野兔,也许是热得受不了,从一棵树跑到另一棵树;皮毛上有花纹的田鼠干脆躺在树上,嚼着绿色的果实,等着日落和一缕清风吹过。我在想:地里没有草,土壤松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锄它?后来我从老农民那里找到了答案:三伏天锄地破皮,等于春天犁地。耕作是如此重要。

半夏是一个蜕变的季节。所有的花,在炎炎夏日的历练中,悄悄变成了果实,越来越饱满,硕果累累。暮色降临,风吹来,有点凉意。辛苦一天后,人们把食物放在树下,一边吃一边乘凉,看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庄稼。如画的希望瞬间变成一种踏实,一天的疲惫悄然而去。

村民们放下工作,把枕头放在光滑的石头上,仰面躺在宽敞的石板上,看着星星,沐浴着晚风,给我们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三月九冷,三伏天热”。每天傍晚,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去河边,河水有深有浅,格外清澈。在月辉的帮助下,洗衣服和玩水洗去了一天的疲劳和炎热。

半夏还在,但后来我入伍去了北京,那里没有苦夏的影子。后来在江南的家乡扶风生活,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在半夏还在的时光里,诉说着半夏的繁华与不堪。

半夏,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在快乐的童年里,你根本不会感受到夏天像蒸笼一样的难忍和煎熬。只有在这种艰难的生活中,才能体会到半夏的味道。

开心,缩短时间;苦难延长了岁月。就像这长长的半夏,等待开花后的果实。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风霜雨雪洗礼后的坚强。

风雨可以磨炼我们的性情;霜雪可以让我们从容淡定。命运在磨难中曲折,人生在挫折中有意义。那么,即使你是一棵小草,也要努力向着太阳生长;哪怕是一朵小花,也要绽放成一抹风景;哪怕是彩虹,也要在雨后照亮天空;即使是一片树叶也应该找到自己的春天。因为努力,所以收获,生活因为理解,而散发出清香。

夏天是一种岁月深处的宁静;是繁华之后的一种美,是人生千变万化之后的从容。

花开是仲夏的半夏;是那些年少浮躁的人的蜕变,是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