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林的首创项目法施工

然而,对鲁布革经验究竟怎么学?曾经进行过深入地讨论。有的人主张学习日本大成公司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由几十个人的管理层和几百人的作业层组成项目管理小分队;有的人提出日本大成公司的工程技术方案更为先进,学鲁布革经验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还有的认为是个收入分配的问题,因而我们的建筑企业要学习日本大成公司的收入分配机制。

“我认为这几种意见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管理、技术、分配都只是表面现象,体制和机制若不改革,就无法保证这种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运转。”张青林回忆说,“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讲到,学习鲁布革经验,要有步骤地改革现行建筑施工管理体制,调整好企业组织结构,寻求一种新的机制,使企业能够自觉地创造鲁布革工程。这是引出‘项目法施工’这个概念的内因。”

“项目法施工”的提出,是在鲁布革经验之后正式表述出来的,但并非起源于鲁布革。1985年,国家计委施工局在宁夏银川召开座谈会,讨论鲁布革经验如何表述和概括时,有人提出用“小分队承包”来表述。当时已从中央党校打开了“思想天窗”的张青林对此感到很不理想。“必须把组织小分队的经验上升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层次进行深化,这个语言要代表鲁布革经验的改革方向,使企业转变为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合理地组织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天大家一直讨论到夜里12点,还没有想出一个恰当的语言来概括,我只好说大家先睡觉休息吧,明天再讨论。当天夜里我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到底起个什么名。第二天早晨5点钟,我忽然来了灵感,用‘项目法施工’这5个字来表述。想到了以后来不及洗漱,赶紧洗床,把‘项目法施工’概念内涵写下来,用它来表述汲取鲁布革经验、改革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方向。‘项目法施工’是这么来的,然后在全国开始推广鲁布革经验。”张青林说。

学习鲁布革经验、推广“项目法施工”由此在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轰轰烈烈地推广开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转向以项目管理为轴心再造轨道。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建筑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今天,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普遍实行的施工生产方式。

作为这场改革直接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张青林创造性地找到解决建筑企业管理体制转轨的有效途径,并且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作出新的理论解释,被公认为中国当代建筑管理史上一位卓越的领袖人物,历史见证了他过人的智慧和改革探索的勇气。

从1993年开始,张青林调入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这使得他有机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运用到实践上。不过,看起来,与其说是他在实践对企业的管理思想,不如说是他对中国建筑领域改革的探索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