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电影《上帝的宠儿》的一切资料
导演: 米洛斯 福曼 (Milos Forman)
影名: Amadeu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年度: 1984
又名: 莫扎特传 阿玛迪斯 上帝的宠儿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Amadeus》,中国人习惯于直接把它翻译为《莫扎特》,实际上,莫扎特的全名为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很明显,影片取了他全名的中间部分,而 Amadeus 的由来是:
出生受洗时,他被命名为 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Theophilus 意为“上帝之爱”,这个名字相当于德文的 Gottlieb,意大利文 Amedeo以及拉丁文 Amadeus,但生前却从未有人以此名号称呼他。现在,我们所认识莫札特的名字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为莫札特在正式场合用的名字。
看完这部影片,不熟悉古典音乐的人,也会被天才的光辉所感动,人们都说音乐是全世界***同的语言,也许正是因为音乐触动的是人类***同的情感。莫扎特是个天才,他六岁写出小步舞曲,十一岁便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就像那个宫廷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在影片中所说:“那充满欢乐和爱的赞歌,是上帝的声音(费加罗的婚礼)。”上帝选择了莫扎特作为在人间布道的工具。
电影中的莫扎特是那么的光辉夺目,安东尼奥·萨列里在见到莫扎特之前,曾与自己打赌:那绝世的天才,是否会显露在脸上呢?谁想到,他遇到的竟然是个满地乱滚的顽童。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片中莫扎特的笑声,尖锐而爽朗,在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初次见面的时候,他时不时响起的放肆笑声,曾把皇帝和他的宫廷乐师们一次次惊得合不拢嘴,就像他卓越的音乐天赋。而在影片中,莫扎特也始终如他的音乐和他笑声一样,纯真,善良,浪漫。这样一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难道天才不该是如此的吗?如果莫扎特不是这样的人,那么他能够写出美丽浪漫的音乐吗?如果天才如凡人样心思缜密、勾心斗角,他的音乐将是什么样的昏暗黑色呢?是的!莫扎特就该是这样的,影片中的莫扎特在指挥自己作品的时候,以肢体语言,充分表现了作品的喜怒哀乐,散发出天使一般的的光华,而那吓了皇帝一跳的笑声,也同样预示了他跨时代的音乐创作,将震动世界。
20年后再看这部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的影片,我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对比”。影片塑造了两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形象,一位,是纯洁、善良、桀骜不驯的莫扎特--他被誉为上帝的宠儿。一位是阴险、伪善、对莫扎特满怀嫉妒的宫庭音乐家萨列里--一个与上帝为敌的人。由此,天才对抗着平庸,友情对抗着陷害,真挚对抗着虚伪,甚至于在安东尼奥·萨列里心目中,恐怕也进行着钦佩赞赏与嫉妒相轻之间的战争,他在最后的忏悔中也说“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两个人”。那么,这种对抗的胜利者是谁呢?正如同影片最后安东尼奥·萨列里所说:“我死后不会有人人再弹奏我的音乐了,但是莫扎特死了,他的音乐却永垂不朽”。在疯人院里,他不停的忏悔着:“我杀死了莫扎特!”而他又不停的叫喊: “我宽恕你们!庸才!”没错,他杀死了莫扎特,但是虽然只拥有短短的35年生命,莫扎特依然是最高产的作曲家之一,有这样的一种伟大,抹杀肉身,也无法遮盖。你不得不说,莫扎特也许确实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上帝之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