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txt笔下

赵祯的庙号是?仁宗?,不得不说他确实当得上?仁?之一字,他长达42年的皇帝生涯也唯有一个?仁?字拿得出手。

这也正如宋史对赵祯的评价所言:?《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 无愧焉。?

可也正因为这个?仁?字,让赵祯渐渐成为了一个只会和稀泥的老好人,渐渐失去了一个皇帝该有的风范和果决。

赵祯身为一个皇帝,他该不该?仁??他该,但是却又不能只会?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狠?。

只可惜,赵祯一生只学会了如何?仁?,却没有学会如何?狠?,所以才会成为历代皇帝当中最?仁?的老好人皇帝。

不过,若说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却又不太妥,赵祯这个官家做的实际上也只是勉强及格而已,根本谈不上优秀。

对外,宋仁宗做不到开疆拓土。

对内,宋仁宗做不到肃清吏治、整顿经济。

即便是对于自己,后来的宋仁宗也是存着得过且过、尽量不犯错、尽量不偏帮谁的心思和原则罢了。

这样的宋仁宗,他是一个老好人,可能也是史家笔下的好皇帝,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他绝对不优秀。

拿狄青来说,狄青是北宋中期诞生的名将,他主动请缨南下平定了侬智高叛乱,算得上功勋卓著吧?

可是狄青回到京城之后受到了什么待遇?朝廷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后来甚至还让他当了枢密使。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狄青这是官运亨通,升了官呢!也没错,他是升了官,可是这就是明升暗贬的老套路!

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一般而言是由文官担任,但在武将立功之后,也会将位置腾出来安置武将,从而达到?杯酒释兵权?的效果。

如果狄青能够在枢密院待到领退休金的那一天倒还好,可是有人就觉得不能继续让狄青统领枢密院。

为什么呢?一个萝卜一个坑,狄青占了这个坑之后,最应该占坑的文官就少了一个可以占的坑了。

所以,文官就开始攻击狄青了。

狄青养了条狗,他们就说狄青家的狗头生两角,狄青家因此金光绽放,将来必定会行图谋不轨之事。

发了水灾之后,狄青家不能住人了,狄青就搬到了相国寺暂住,他们也要说狄青去相国寺别有图谋。

欧阳永叔为了攻讦狄青,更是连上三道奏疏给宋仁宗,让宋仁宗罢免狄青,见宋仁宗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定,他就说水灾是因狄青而起,狄青不去则水灾不停。

宋仁宗怎么办呢?宋朝是?与士大夫***治天下?,所以没有武夫的份,那么这份委屈就只能让狄青来受了。

宋仁宗虽然没有杀了狄青,但也将他贬出了汴梁,算是给了文官一个交代,也算是保住了狄青一命。

老好人宋仁宗以为这么做,可以两全其美。

只是,狄青到了陈州之后,抑郁之下在第二年就病死了,所以宋仁宗也可以说是致死狄青的帮凶。

再拿范文正公主持的庆历新政来说,宋仁宗一开始对庆历新政很感兴趣,甚至是很支持,可为什么只推行了一年四个月就夭折?

还是因为宋仁宗不想丢了自己?老好人?这一光辉形象,才最终导致了庆历新政的破产,范仲淹更是被逼得不得不离开京城。

原因很简单,变法改革本便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这个过程势必会损害到很多朝堂之上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庆历新政就势必会遭到这部分利益或将受损的权贵的阻挠,这股阻力一出,宋仁宗就开始犹豫了。

究竟是为了范仲淹一人而对大多数人下手,还是为了大多数人而放弃范仲淹一人或者说放弃庆历新政?

选择范仲淹和庆历新政,对宋仁宗和宋朝都有好处。

选择大多数反对的权贵,宋朝的问题肯定得不到解决,但是对宋仁宗也有好处,那就是他不用为了怎么安抚那大多数反对的权贵了。

所以,宋仁宗还是选择了?老好人?那一套,不再支持范仲淹了,当然他也不明着说要怎么怎么样范仲淹。

毕竟他是老好人嘛,不能自己率先出手说要将范仲淹怎么怎么样,他要等到范仲淹在大多数人的围攻下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出面。

当范仲淹心灰意冷地找宋仁宗说自己要离开京城的时候,宋仁宗在感叹之余,也松了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范仲淹一走,朝堂就再一次恢复了平静,宋仁宗继续当他的老好人皇帝和一帮士大夫***治天下。

这样的宋仁宗,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只能说有好也有不好,好处是北宋能够看似稳定,坏处是北宋存在的问题会往积重难返的方向发展。

倘若宋仁宗有足够的魄力的话,继续顶着压力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话,北宋的冗官冗兵等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

或许国力还能更上一层,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宋仁宗有他的选择,北宋也有它的命运。

总之,宋仁宗作为一个皇帝,或许?仁?是够了,但确实少了?狠?,终究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却非优秀的皇帝。

所以,说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并不妥,因为他连官家都做得不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