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的抗战事迹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战,引起了上海公***租界当局的不安,他们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国政府下令孤军撤退。中国军事当局考虑到预定任务已经完成,乃于31日命令孤军撤退。谢晋元接到命令后,当即代表八百壮士表示: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嘱,誓与阵地***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后经再三电令,八百壮士才挥泪表示执行命令,退入租界。
第88师副师长冯圣法、参谋长张柏亭,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等为安排孤军撤退,曾同负责租界驻军的英军司令斯马莱特进行交涉,双方达成协议:由英军压制日军火力,孤军通过西藏路,从新垃圾桥进入租界,然后搭乘英军汽车到沪西归队。
31日凌晨,谢晋元率孤军开始撤退。壮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谢晋元自己最后一个离开仓库阵地,杨瑞符营长身负重伤,住院治疗。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成功地撤出四行仓库,退入租界,正准备从沪西方向归队,继续与日军作战时,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若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违背诺言,要收缴孤军的武器,车运胶州路羁留。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双方僵持不下。经过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定点明数量出具收据,绝非缴械。八百壮士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被车运胶州路孤军营。租界当局摄于日方压力,不敢释放孤军归队,同时也拒绝了日方关于引渡孤军的无理要求。这样,八百壮士被羁留在孤军营。孤军营占地数十亩,地面坑坑洼洼,垃圾满地,住房十分简陋,营地四周铁丝网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只能在铁丝网内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俘虏营。
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没有动摇。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来到孤军营的第二天,谢晋元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表示:“倭寇与我们势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在条件艰苦的孤军营,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率领下,仍然过着严格的部队生活,早操、值勤、站岗,从不间断,并自力更生进行生产。他们进行严格训练,准备随时报效祖国。为激发爱国热情,他们还每天举行精神升旗典礼,表达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出上海,日军军包围了租界,孤军营成为孤岛中的孤岛,也成了上海抗战的最后精神堡垒。有一段时期,孤军营未被限制普通人的出入,上海同胞可以随便和孤军接触,在通往孤军营的路上,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如同圣徒们拥向圣地一般的景象。
1938年8月,时值上海“8·13”抗战周年纪念日,孤军向租界当局提出要求在孤军营内悬挂国旗,以示纪念。租界当局多方阻挠,企图阻止纪念活动。几经交涉,租界当局被迫同意升旗,但要求将旗杆截短,与营内礼堂屋顶相齐,避免日军看到。11日,孤军举行了庄严的升旗典礼,国旗在营内飘扬。上海同胞望见,无不感奋流泪。租界当局见状,害怕得罪日本人,派万国商团的白俄队冲入孤军营,欲强行摘下国旗。手无寸铁的孤军奋力抗争,手拉手地筑起人墙,围在旗杆下。白俄士兵开枪射击,孤军为护旗当场牺牲4人,负伤11人。白俄队还将谢晋元等部分军官挟持到车上,拉至外滩幽禁起来。为此,孤军全体官兵绝食抗议,上海同胞亦愤慨万分,罢市3天,声援孤军,要求将谢晋元等送归孤军营。8月13日,中国***产党在汉口出版的《群众》周刊上撰文:“向羁留在沪坚持奋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问之意。”17日,租界当局迫于各方压力,同意谢晋元等人回到孤军营。
随着上海形势的变化,日伪活动日趋猖獗,他们对谢晋元等威逼利诱,企图使其变节,但谢晋元毫不动摇。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准备下毒手。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操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
谢晋元殉国后,孤军悲愤万分,失声痛哭,叛徒当场被抓获,受到惩罚。噩耗传出,上海人民震惊至极。4月25日,举行遗体棺殓仪式,前往吊唁者达10万之众。中外报刊纷纷报道消息,表示哀悼。国民党政府于同年5月追晋谢晋元为陆军少将。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扬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精神,并为他重修坟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1年12月闯入孤军营,拘禁了全体孤军,并将他们送往吴淞口看管,4年的孤军营生活至此结束。此后,日军对孤军进行了百般残害,强迫孤军挖壕沟,做苦工,后来又将他们押往南京老虎桥监狱。即使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八百壮士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敌人展开斗争。为瓦解孤军,日军仍将八百壮士分散看管,并将其中一部分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直至抗战胜利,幸存者才恢复自由。 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后来的故事。 国民党88师师长孙元良,在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由他撰写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一书中回忆称,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日之役,国军坚强抗战,日军屡攻不退,相持3个多月。同年10月26日早上,上海战区国军最高指挥官顾祝同给他打电话称,蒋介石希望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随即,他请来第524团团副谢晋元和该团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到他的司令部,亲自交给他们“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 “800壮士”英勇抗击日军后接到命令,要求他们于同年11月1日拂晓退入上海公***租界。撤退过程中,这支孤军坚守最后阵地,力战4日夜,击退敌人6次围攻。敌军横尸四行仓库附近约200余,伤者无数,并毁其战车2辆,“我孤军仅伤亡37人,营长杨瑞符弹穿左胸,负重伤。” 1939年,九死一生的孤军营长杨瑞符,携带妻儿及抗日负伤的内弟,辗转来到大后方重庆,不久又到重庆合川,居住在合川城南铜梁洞道观养伤。 在此期间,他还把孤军奋战“四行”的详细经过写成《孤军奋斗四日记》,发表在1939年6月12—17日的合川《大声日报》副刊上,极大地鼓舞了合川民众的抗日激情。 1940年春,杨瑞符的枪伤化脓,卧床不起,随后被夫人紧急送到重庆主城治疗,但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重庆,终年37岁。《合川县志》载,杨瑞符病故后被蒋介石追授为陆军少将。 杨瑞符是天津静海县人,他生前曾留下嘱咐称,死后想安葬在合川铜梁洞。 随即,卢作孚用民生公司的船队将他的灵柩运回合川。当杨瑞符回到合川时,当地一千余市民胸戴白花,聚集在小南门码头,以悲痛的心情,迎接英雄归来,然后护送至铜梁洞,将他安葬在那里。 合川人自发募捐,为杨将军修建了纪念塔及墓园,塔上刻有孤军抗日的碑文,墓前还立有石碑一块,上刻“抗日将军杨瑞符之墓”。
杨瑞符墓园在文革中被毁,
2009年,重庆文物委员会将杨瑞符墓命名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合川网友每年清明节都去墓园遗址祭奠杨瑞符将军。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与老兵们的回忆录,如今只能将他们随后的命运归结为如下几类:
1942年8月,70名孤军士兵被抽调到南京孝陵卫做工,万连卿等8人成功逃脱,在得到新四军的帮助后回到安全区。万连卿等日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远赴滇缅。
1942年底,100多名孤军战士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装卸煤炭,29人成功逃脱,回到重庆的陈日升等人,要求重新入伍恢复建制遭到拒绝,于是20多人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1943年初,在南京孝陵卫的28名壮士胜利出逃,部分在茅山参加了当地的新四军游击队。孤军团副上官志标,在无锡就医时成功脱逃,随后担任了当地的游击队队长。
1946年3月,36名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孤军战士,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海外苦役后,回到上海。
抗战胜利后,各地幸存孤军纷纷来沪。在谢晋元团长遗孀凌维诚的关心下,孤军们在当时的大达码头从事搬运工作,以劳力维持生活,“八百壮士”自食其力……
“很多人从此隐姓埋名不为人知,而今,让这段历史重现,是时候了。”沈建中说,“而上海作为这段传奇的诞生地更有责任,我们现在也正在开展寻找当年抗日先烈的活动……”
最后得知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他一直不敢使用“杨根奎”这个曾列名“八百壮士”的名字。
2010年12月4日,天气很冷,飘着小雨。建川博物馆的正面战场馆二楼淞沪会战展厅里,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解:“1937年10月27日,国民党第88师54团团长谢晋元,奉命坚守闸北光复路四行仓库……800官兵被誉为八百壮士……”突然,旁边一位老人打断她的话:“不是八百壮士,只有397人!”
老人接着说:“我当时就是守四行的。”他连比带划:“……我抓起一把手枪,腰杆上别了4颗手榴弹,带了40多个人冲了出去,见敌人就打。有个鬼子兵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枪朝我刺来,我头一偏,刺刀在左额头上挑开一道血口子,我甩起一枪把他给撂翻了。”游客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和老人合影。
老人说,他叫杨根奎,90岁,是当年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老兵。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88师及其他支军向西撤退。战争结束后,将士们退入英租界,被羁押长达三年之久,尔后又落入日本人之手。壮士们从此辗转飘零,下落鲜为人知。
眼前的老人对73年前的战斗依然记忆犹新,“难以置信,与其交谈两小时,记忆惊人,细节历历在目,丝丝入扣。”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
在“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上谢晋元的雕塑面前,杨根奎立正,摘下手套,脱帽,敬礼,“团长,部下杨根奎,第一营第二连第一排中尉排长,抗战(战斗)结束,退入英租界。现在,我给您敬礼了。”在蒋介石的雕塑前,杨根奎深深鞠躬:“蒋委员长,部下杨根奎给您敬礼了。”杨根奎随后唱起了国民党党歌。尔后,他又给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的雕像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