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茨威格是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接处的一位伟大作家,这篇小说也恰好体现了这两大文学思潮交织的显著特点,厚重细腻和灵动深邃,油画般的浓墨重彩与意象的飘忽不定赋予作品雕塑一样的真实和抒情诗一般缥缈。小说写的是一个女人临死之前写给一个与之有一夜情的作家的一封信,这一夜情对大名鼎鼎作家,只是他辉煌人生中无数风流韵事中的无足轻重甚至不留痕迹的一桩逢场作戏,而对女主人公,则是她生命的全部内容,对作家的崇拜,依恋,被忽略的自卑,及由此而来的奉献,怀念,自弃,贫困,病痛,丧子……直至生命的终结。
而男主人公在读了信之后,仍然无法清晰回忆曾经有过的经历。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轻得近乎虚无。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重得难以喘息。记得当年读过小说,真的掩卷而不敢叹息,像高尔基所说的“惊呆了”,深深地为人性的美好和弱点震撼,也为茨威格的如椽之笔叹服。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慑心灵的短篇小说;高尔基说它好,也许是指女主人公的一生可敬可叹。然而我却对这个以真爱名义不负责任的女人十分厌恶,她的人生态度、她的最后陈述,是因为她感到错误太多罪责太大,内心无法承受,所以她就躲进了一场子虚乌有的暗恋中,自我安慰,自我同情。编织出一生无怨无悔的气质,正因为如此,R作家才无法回忆起她的相貌,反而显得莫名其妙。
这个来信的女人,可能和他有过一夜情缘,意外怀孕又不知道是谁的,仓促到大铁棍子医院做人流,多年以后,突然为此感到隐隐不安,于是在信中的开头就说今天我的儿子死了。在她连续失眠的几个晚上后终于为这件令她备受煎熬的事找到缘起:我儿子死是因为我爱你,最后自己绝望得要死也是因为爱你,现在写这封信原因同上。她给爱情如此沉重的理由,倒有点像茶花女,只不过,她太无私了,她奋力划行的爱更像是假的,幻想出来的,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愿望的达成”:仅用一封没头没尾的信来达成自己洗清内疚自责的污点。人的心理是会自我保护的,偏执性人格往往会为自己的错误冠以理由,以逃避良心的惩罚,正常人看来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在她心里却生根发芽。
R作家显然没有上当,这封来信更像是狂热的教徒写来的,现实生活中谁会信呢?单从写作出发点来说,塑造这样的人物将比塑造一个女疯子更容易流传,小仲马在艺术创作上加工而成的玛格丽特亦是如此,“好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我认为茨威格并没有在结尾道出真相,体现了他一流小说家的水准,使人产生一种朦胧的含蓄的惆怅的空虚感,可如果读者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作家想表达的,就请想象茨威格躲在幕后神秘一笑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