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 ,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 、 《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 凡》 、 《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 ,演出剧目编为 《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 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电影《梅兰芳》 。 简介 梅兰芳(1894~1961) ,名澜,字畹华。汉族,江苏 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 岁学戏,9 岁拜吴菱仙 为师学青衣,11 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 和胡二庚学花旦。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 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 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 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被誉为中国" 四大名旦 " 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 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 1915 年 4 月至 1916 年 9 月,梅兰芳新排演了 11 出戏,其中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新戏 《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还有昆曲传统戏 《思凡》、 《春香闹学》、 《佳期、拷红》以及《风筝误》的《惊丑》、 《前亲》、 《逼婚》、《后亲》等。

在此后数年中,梅兰芳又继续排演了大量古装新戏,如 《廉锦枫》、 《霸王别姬》、 《天女散花》、 《麻姑献寿》、 《洛神》、 《西施》、 《太真外传》等,并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宇宙峰》、 《贵妃醉酒》、 《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梅兰芳1918 年后,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 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 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9 年 4 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 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 年编演新戏 《霸王别姬》。1922 年主持承华社。1927 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 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言慧珠简介,与程砚秋、尚小云、荀 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 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 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 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 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言慧珠简介,后迁马斯南 路 121 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 年他曾 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 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 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梅兰芳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 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 1938 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 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 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 自己于 1942 年返沪。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 年拍摄 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