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伴星存在吗?如果是,它离太阳有多远?
我无法想象为什么它不能被观察到。相比之下,比邻星属于恒星最暗的红矮星,距离4.22光年,光度约为10.6。可能楼主对此并不知情,这个亮度任何一个小望远镜都可以观测到。很明显,如果是在太阳系,亮度还会继续上升几个数量级,已经接近肉眼极限了。如果18世纪没有发现这种亮度,还可以理解,今天真的不可想象。哈勃在1930年发现冥王星时,亮度约为15等。今天新发现的小行星彗星亮度一般在18左右等。后者的亮度比肉眼视觉极限小约654.38+百万倍...
无法理解为什么没有观测到引力效应。万有引力相信楼主在物理课上已经很熟悉了,在天文学上也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比如一颗恒星出现互相环绕,对推断个体的物理参数有很大帮助。这是100多年前的例子。1840年,天文学家根据其运动推测天狼星会有一颗具有太阳质量的伴星,几十年后被观测证实为白矮星。今天再举个例子。楼主知道不用卫星怎么测水星和金星的质量吗?答案是通过小行星的扰动。简单解释就是因为小行星轨道引力引起的一些效应(比如近地点进动)而间接推断两者的质量。两个例子的对比表明,天狼星的未知卫星可以在100多年前被发现,行星的引力效应可以在上世纪中叶被精确探测到。楼主能想象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伴星太阳完全没有发现它的引力效应吗?
人生的坏消息是三体或以上天体的无限制运动极其复杂,所以当年牛顿这个巨人就被难倒了,因为他发现自己根本解不出自己列举的三体或以上天体的运动方程。并且在20世纪初证明了不可能精确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如果周围的天体系统是一对双星,将会对行星的轨道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并导致其气候的融合,对生命的繁衍极为不利。所以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就是基于此。从考古的进展来看,历史上地球的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最多也就是上下十度左右。如果伴星不时出现,恐怕气候变化的程度会比现在强一个数量级。要知道,就这十度导致了二叠纪大灭绝,灭掉了七个门(恐龙灭绝只是一个亚纲),当时95%的生命都被封在了时间的坟墓里。从古生物学和古地质学来说,完全无法支持太阳伴星的存在。
说到这里,楼主的第二个问题就好回答了。如果皮肤不存在,毛发就会附着。
PS好奇心是人的本能,也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但是,请注意不要让自己被网络上一些无聊肤浅的人利用,仅仅为了他们的一点点点击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