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三件事。惩罚是从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开始?
第四次。
事不过三,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发而衰,三竭”的典故。中国人似乎有一个关于“三件事”的情节,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三是一个稳定的数字,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一般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规律,但第三指的是一个人的好事或坏事不会超过一定的量,最终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俗话说‘三才’。”如果我不去,我真的是一个肮脏无耻的人。《明成化说唱系列·传》:“太公唤媳妇:‘才三件事,有人不来好。”"
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严格遵循“无外乎三事”的规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吕体海三拳杀了关西镇和诸葛亮...只有三拳三拳让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在民间,自古至今仍有“无外乎三事”的说法和习惯。俗话说,有二事再三,无三事再三。一次太简单,显得对手太软,两次不藏,三次就够了。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又满足了读者的胃口。
所以,同一件事连续做三次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