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与意境的关系?
根据童庆炳的定义,意境与意象的关系可以看做:第一,意象是典型的表现性意象,是主观的意象,是可感知的、真实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或诱发的。它是可以理解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方式。正确把握两者都需要想象力,也就是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形象永远是第一位的,意境是最后一位的。先有作者脑海中的意象,再组合融合成一个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有其相似之处,但又分属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与意象具有包容关系,意象的无穷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的无穷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的意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没有意象,很难组合融合成一个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意象就只是散沙,没有灵魂。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意象是被意象所隐含的艺术形象,意境是从隐含的意象中诞生的艺术氛围。如白朴《秋思》云:“孤村夕阳,老树西寒鸦轻烟,影中一只小飞鸥。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 *并列12幅图像,虽然也生动地呈现出绚烂的秋色画面,但并不充满深刻的情感。没有“情与景”、“情与理”的自然融合,就无法形成“诱发”人的想象力的“审美空间”,没有意境,当然也难以打动人。看看马致远的《清沙?《秋思》是一部通过一组意象的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一株枯藤,一棵老树,一只幽幽的乌鸦,一座小桥,一个流动的家庭,一条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断肠人。这首散曲营造了一种游子想家却不能的凄清意境。为了完成这种意境的创造,作者构造了“枯藤、老树、幽幽乌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世界末日”等意象,将意象直接串联起来,造成一种悲凉的气氛即意境。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和意义的鲜明差异。第二,意象是真实的,意境是虚幻的神韵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记,是青海的德令哈生前写的一首诗。如果把那些意象挑出来,分别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妹妹、眼泪、荒凉的城市等等。但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将它们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姐姐”的思念。请看原诗:“妹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妹子,今晚我只有戈壁。在草原的尽头,两手空空。难过的时候一滴眼泪都留不住。妹子,今晚我在德令哈,这是一座雨中的荒凉城市。除了那些路过并活着的人。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也是最后一句歌词;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获胜。今夜清客只属于她自己。一切> & gt
问题二: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的联系与区别。意象和意境是诗人写诗和批评家评论《诗经》时常用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必须掌握的两个重点,两个区分的难点。比如语文全国高考考了李白的诗《春夜洛杉矶闻笛》:“谁的玉笛偷偷飞,春风满洛杉矶。在这夜曲里,我听到了杨柳,谁也经不起那份留恋。”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是这首诗中的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歌名,即一首古代汉乐府曲《折柳》,描写离别之痛。二是指一种习俗,一种场景,一种心情。古代离别时,往往从路边折下柳枝相送,也不过是为了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折柳几乎是离别的代名词。在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中,有很多类似“折柳”的意象。先说意象和意境。
图像
意象是(客体)意象和(情感)意义的结合。即诗中的意象,它不仅包括人物,还包括诗中所写的风景和事物,以及作者的感受。诗歌意象因物而异,有的是风景,有的是对象;有些事,有些人;有的是单个,有的是多个。【艺术中国网艺术/】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民居作品“缺一轮月挂疏树,人之初静。谁看见你一个人?模糊而孤独。在夜里,它突然变得害怕,突然飞起来,又频繁地回来,但总是没有人理解它无限的内心感受。孤独的沙洲很冷。“诗人忧郁的情绪是通过‘缺月’,‘疏树’,‘幽人’,‘寂寞’,‘冷枝’等意象来表现的。王维的竹楼,我独自倚在密密的竹林里,弹着琵琶,哼着歌。声音太轻,除了我的伙伴明月,谁都听不见。”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组成。白居易《忆江南》“日出红花胜于火,春江绿如蓝”。“江花”和“河水”这两个意象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幸福生活。再比如柳永的《玉琳玲?在《今夜何处自酒醒,杨柳岸,风中残月》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通过柳、风中残月的意象传达的是悲伤的情感。
艺术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诗人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交融而创造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歌的基础;目的是通过意象的组合,创造出“意与境和谐”的诗歌艺术境界。意境和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既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又是情物结合的产物。但两者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文字相关,意境与整篇文章相对应。
如李白《去扬州途中送别孟浩然》说:“故人西留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眺蓝天,我却能看见长江在天空中流淌。”这首诗有以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等。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融化在情感中的画面: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而是通过一个诗人孤独的风帆消失了,江流长了,河长了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告别。从字面上看,每一句都是描写风景,但实际上,每一句都是抒情的。可以说所有的风景词都是感伤的。再如贺铸《玉案》“一川烟,满城风,梅子黄雨”。这三个意象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休闲多少钱?”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无忧无虑的忧愁,像无尽的烟与草,像飞遍全城的羊群,又像忧伤迷茫时的若雨。
一般来说,诗歌意象不像诗歌,有没有诗味主要看意象;一首诗美不美,主要看它的意境。从诗味到诗美,其实就是从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没有意象,意境无从谈起。所以,在诗歌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图像的含义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含义,如“梅”是“孤独”、“寂寞”、“自恋”、“高贵威严”的代名词;蝉是珍惜时光,痛苦离别,远游苦难,感悟人生体验的代名词。
......& gt& gt
问题三:意境和意象有什么区别?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
什么是图像?意象是指与作者的主观感受融为一体的客观事物,它渗透着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趣味。一般来说,诗人在创作时,会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并转化为意象。
比如“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但诗人把它写进自己的诗里,表达明亮、寒冷、团聚、分散的情绪,它包含了诗人的情感意趣,成为一个意象。再比如,柳树代表告别,小草代表离别,月亮代表乡愁,大雁代表乡愁和漂泊,菊花代表高贵、隐逸和落寞,竹子代表正直和谦虚。干枯代表思念,孤独,悲伤等。在王维的《秋夜山居图》中,“雨后空山,晚秋立,松树林中有月光,溪水中有水晶石,渔舟前有翠竹声,渔舟前有荷叶声,春去何妨,君孙可留”,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空山”、“明月”、“清泉”、“岩石”、“竹林”、“还女”等意象。
在诗歌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诗中往往可以形成不同的意象,如“柳”:朱的《看春》中,“楼外垂柳千枝,欲得年少,少留春”,“柳”是形容春天的易失意象;柳永《林玉令》:“今夜何处醒?”《的风与残月》和《刘》是悲凉的离别意象;白居易的“樱桃苏凡嘴,杨柳细腰”和“杨柳”都是婀娜多姿的美女形象。可见,意象是客观事物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作者的艺术创造。
意境是诗人借助各种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相通的美好艺术境界。通常指一首诗、几首诗或一首诗所创造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小单元,意境是由意象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比如“清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意象来表达萧瑟的秋天,给旅人营造出一种苍凉寂寞的意境。一首好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要形象地思考,一个一个地把握意象,把语言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意境。让诗中描绘的声、光、色、姿像电影画面一样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当我们读到李白《黄鹤楼扬州行别孟浩然》中“孤帆远兮碧空万里,唯有长江流于天”的诗句时,眼前会浮现出一幅画面:诗人告别友人后,不忍唐突回家,只是站在河边,目送友人扬帆而去,于是又登上了。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下,我看到长江滚滚东流。通过这幅意味深长的画面,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孟浩然的深情和真诚。事实上,诗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河水。这不就是诗人对孟浩然的无尽情谊吗?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歌的艺术境界,意象构成意境。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阿建208 2014-11-26
问题四: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它们之间的关系“意象是典型的表现对象,是主观的意象,是可感知的、真实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或诱发的。它是可以理解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方式。正确把握两者都需要想象力,也就是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形象永远是第一位的,意境是最后一位的。就是先在作者脑子里有一个个形象,然后组合融合成一个意境。”
这是童庆炳先生对意境与意象关系的定义。
问题五:诗歌中意境、意象、情感的区别是指诗歌所营造的整体环境和读者的感知。意象主义通常是指一首诗中的某些东西暗示了另一些东西,也许这首诗本身就有意想不到的含义。情感也是诗人创作时所带来的情绪,直接影响全诗的意境,也是意象的真实面貌(或内涵)。